第一百八十六章 戊戌变法 (第2/3页)
刘飞扬趁着这些学员的毕业,抽调一些军官,再次扩军。成立两个后备师,驻扎在皖南和赣南,先进行军事训练。
1897年,中国大地热闹异常,只有两江默默无闻。这一年,大变的前一年,各方人事,纷纷浮上水面。
平静的渡过1898年的春节,春节一过,改良开始发力。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接着,康有为、梁启超在京师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改良作直接准备。
1898年春夏之交,全国改良热情日趋高涨,在改良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光绪下定决心,毅然向慈禧“摊牌”。
光绪对主持朝廷日常事务的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联事权,联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奕劻闻后挥身颤颤,马上向慈禧禀奏。慈禧勃然大怒:“他不愿坐此位,我早已不愿他坐之。”但鉴于废立之事,事关重大,还没有酝酿成熟。所以,慈禧让奕劻去回话:“由他去办,俟办不出模样再说。”
随后,奕劻回禀光绪:“太后不禁皇上办事。”
争取到了事权以后,光绪皇帝马上去颐和园当面向慈禧请示改良事宜,获得慈禧的批准。
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
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戊戌变法的开始。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改良。
但6月15日,也就是戊戌变法进入到第5天,慈禧迫使光绪连下三道“上谕”:第一道,下令免去有改良思想的帝师翁同龢的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等一切职务,驱逐回原籍。
第二道,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实质上是向朝野宣布,大权仍在太后手中。
第三道,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兵部尚书。从6月16日到24日,慈禧又迫令光绪任命德兴阿为禁卫军统领、步军统领,怀塔布掌管圆明园八旗、包衣三旗及鸟枪营,刚毅掌管健锐营,将军事大权牢牢地握在手心。
由此可知,慈禧“下放”给光绪的事权是十分有限的,国家最高权力中的核心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