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六章 京师协定(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零六章 京师协定(二) (第3/3页)

问题。因此,在以后的48小时内,欧洲出现了1899年3月谈判以来最繁忙的外交活动和最紧张的军事准备,是英美法和俄国团结一致反对清国再次对日本进行轰炸。

    面对刘飞扬的挑衅,日本大本营于4月20日发布“坚壁清野令”,让沿海的居民随时准备好向后撤二十公里,避开南洋联合舰队的炮火,同时重要的工厂、设施撤到内地。

    4月21日,美国国务卿发表谈话指出,如果清国再次炮轰日本,美国将履行《美日互助条约》的义务。

    同一天,英国公使切斯诺也对刘飞扬表明,如果美国履行《美日互助条约》的义务,英国政府不能保证在事件的压力下不会介入。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说得更加干脆:“如果再次发生清日战争就是清国对日本的侵略,意味着清日战争,因而也许或迟或早成为英清战争。”

    在四月危机以及整个大轰炸日本期间,沙皇俄国也多次发表声明,要同英美两国和日本一起采取一切措施以保证日本的安全。

    中日引起的国际紧张局势,形成了所谓的“四月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英、美、法、俄、日虽然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但是在抵制清国和刘飞扬采用战争和武力威胁破坏远东的和平与稳定这一点上,有着某种共同的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刘飞扬的参谋一致认为有必要实行政治退却。他们警告刘飞扬说,以南洋新军和南洋联合舰队的实力能够分别击败日本和俄国,但却不足以同时对付几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多方的压力下,刘飞扬又羞又恼地发布了命令。

    4月23日,刘飞扬告诉六国调停团,清国对日本没有再次轰炸的意图,南洋联合舰队的出航只驶往台湾。24日,刘飞扬恢复了同日本的谈判,四月危机得以缓和。

    四月危机中,列强的强硬态度以及危机最终得到缓解的结果都表明,中国现在缺少盟友,以及中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以及列强现在还是轻视中国。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