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新政综合症(二) (第1/3页)
、、、、、、、
到了1906年5月份,朝庭决定采用银元为标准货币,同时采用十进位制。
但是由于朝庭储备金的薄弱,货币改革引起了银价的贬值,使民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引起了民众对朝庭巨大不满。
而教育的大发展使民众的思想发生巨大的变化。
科举制度废除之后,朝庭为了吸引学生进入新学堂,给予学堂毕业生以文官候选人的待遇。
1900年12月正式建立了学部,作为中央的教育行政机构。到1905年,除两江、台湾已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外,全国学堂总数为13222所,学生总数为592169人。全国新建的高等学府就是二十四所。
学部在教育改革期间还颁布了《议定强迫教育办法十款》,把施行强制教育上升到法律的高处。该《办法》从劝导入手,要求各省会至少设蒙学堂100处,每堂至少50人;各州府县至少设40处,学童至少2000人;幼童最迟到10岁必须入学,如一年后尚有未入学者,按荒学律惩其父兄。
这个时期,在全国都出现了出国留学热潮。除了官费留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费出国的留学生。从1899年到1905年的留学学生多达45000多人。同时,并拟订留学欧洲的长期计划,将学科选择从陆海军及军工技术扩大到农商工各个领域,并有针对性地扩大留学国范围。
除了建设新式学堂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留学生政策之外,各省督抚还尝试着建立现代意义的图书馆机构。
通过书报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参政议政也成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一大标志。
在戊戌变法前,全国有报纸60多份,各地普遍创办了宣传新思想的报刊。但到1905年间全国各地创刊的报刊总数达到844种。出版地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在1903年,官方报纸的举办迅速铺开,《北洋官报》和《南洋官报》相继创刊。同年底,商部主持创办《商务报》,宣传朝庭商务政策,启发商民觉悟,此报在商部工艺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