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灭顶之灾 (第1/3页)
一名老人焦虑问道:“官爷,我们都是匠户,以后我们孩子越来越多,要不了这么多人炼铁怎么办?”
萧夏微微笑道:“不用担心,今年官府会开设工学校,孩子们可以去学校学门技术,木匠、铁匠、瓦匠、造纸、酿酒、纺织等等,还要建一艘造船学校,学习造船,这里是海边又是辽水口,将来航运大发展,对船只需求极大,光造船工就需要十几万人,再说,我们土地多的是,实在不行还可以去种粮、去伐木、去放牧,所以大家一点不用担心,哪怕一千年后,你们的后代都会生活幸福。”
“官爷,我们还会有土地吗?”农民骨子里想的还是土地。
萧夏点点头,“大隋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我们在海外刚发现大片无人的疆域,面积相当于几个大隋。”
众人一片惊呼,面积有几个大隋的无人区,那得有多少亩良田?
萧夏随后参观了工场后,又去了矿山,从辽口县向北走一百余里便是矿山了,这里是后世的鞍山铁矿,储量大,易开采,但品相低,属于贫铁矿。
目前有近四万矿工在开采,这些矿工都来自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人都有,不断可以听到矿山传来的爆炸声。
现在都用炮采,效率很高,有专门的火器营士兵负责爆破,一声爆炸后,大片矿石落下,一个面的两百人一拥而上,往背篼里捡矿石,然后背下山去称重。
所有人都是计件制,背多少斤矿石给多少钱,一般人每天能挣三十文钱,但如果卖力干活,每天甚至可以挣到五十文,这在半岛绝对是高收入了,采矿在大隋从来都是高收入,汉人当矿工每月能挣五贯钱,相当于一天能挣一百六十文。
矿石将通过一里长的水力矿车将矿山运到河边,最后再用船把矿石运到辽口县冶炼工场。
另外还有一万百济劳工负责采煤,源源不断将铁矿石和煤运往冶炼工场。
辽口县目前只负责粗炼,炼出的粗铁运往河北道安阳县进行精炼,精炼铁基本上可以民用了,但要军用的话,还得把精铁送去军器监深度炼成钢。
萧夏站在高处,望着矿山上蚂蚁般奔忙的矿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