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学堂时光 (第1/3页)
曹氏家族的学堂就在谯县县城内,离着曹府也不是很远,甚至只有一刻钟的步行时间。
每日清晨,在两个苍头的照料下,曹操三兄弟不得不起床,吃完早点钻进大门口的马车,然后等着见学堂里教书先生那张老气横秋的脸孔。
这所学堂其实就是一个装饰高雅的院子,甚至是连诸如“曹氏学堂”这样的招牌也没有一块,看上去就像是非法经营的商铺。
不过走入学堂内部,一种书香的气息扑鼻而来,自然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这个学堂很早就已经建立,大概可以追溯到曹腾进宫升为内侍那时。经过几次修葺,学堂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朝气。
这里聚集着整个谯县曹氏家族的学龄青年,其实一共也只有十三人。十三个学生,一个先生。这样的教学任务其实不重,不过,这十三个人的年龄差距着实大,最大的已经戴冠成人,最小的便是诸如曹仁、曹洪两个小兄弟了。
学生中这样大的年龄差让教书先生教授起来很费劲。《诗经》、《论语》这样的书籍对于
那些大孩子来说,几乎已经烂熟于胸,但是对于曹仁、曹洪来说,他们字还认不全呢!
于是,每次授课完毕,教书先生只能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教认字,其次才是朗诵和释疑。学生们除了曹操三人以外全是十三四岁的大孩子,所以在给曹仁和曹洪开小灶的时候那教书先生顺便也将曹操带上。
诸如《诗经》和《论语》这样的书籍,曹操其实在另一个世界的初中就已经学过一些。那时虽然他成绩差,但是语文老师每天将全班同学留下来,背一个走一个。在这样严酷的压迫下,曹操也勉勉强强背了几篇文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看着曹操摇头晃脑背文章的模样,那年逾七十的教书先生不禁暗自惊讶。他这还没教呢,这孩子却背得朗朗上口,似乎与生俱来一般。虽然在进入学堂之前,这些孩子的父母也会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到家中给自己的孩子启蒙,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将《诗经》中的名篇流利的背诵下来,这私塾先生不禁对曹操刮目相看。在他心中,已经将曹操归为“神童”一类的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