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动员 (第2/3页)
着武器的男人,尽管动员令刚刚下达,后备军的集结就已经开始了,这些男人大都穿着在部队时穿着的旧军装,背着一直封存在家里的武器,他们或是坐公交车、或是乘汽车,朝着市里的后备军司令部赶去报道,尽管国防部给了他们2个小时的时间和家人告别,但仍然有很多在在第一时间就前往后备军司令部报道。
动员令并没有城里引起恐慌,毕竟每年分批集训时,公共广播都会下达动员令,多年来无论是后备军或是民众早就习惯了动员令的存在,只不过与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列管后备军的平民不再需要劳记自己的批次号,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后备军司令部报道。
哗啦啦,亮着一盏灯的地下室内回着翻箱倒柜的声音。
“钳子!钳子!”
浑身是汗的赵梁臣翻弄着家里的工具箱,最后还是没找到钳子,只是找到了一个起子,拉出薄钢板制的武器箱,赵梁臣用尽全力别着锁扣上的铅封条。
伴着一声脆响,赵梁臣拧断了武器箱铅封。
打开箱子,箱子的一端放着一支六式半自动步枪、还有一支手枪,都用油纸包裹着▲在另一端则弹药携具、背包,还有一个装着一个基数弹药的铁皮盒,这只枪曾在部队陪了赵梁臣六年,在这里锁了四年,每年只有集训的时候才会打开。
地下室的门猛的被撞开了,李静怡看到自己的男人已经穿好了军装站在楼梯上,左手提着步枪、右手提着钢盔、背包什么的,似乎正准备离开地下室。
看到这一幕,李静怡尽量的让自己的呼息平缓一些。
“什么时候走?”
看着满头是汗的妻子,赵梁臣笑着迈上台阶擦了一下她额上的汗水。
“等你和儿子回来,家里人一起吃一顿饭然后就走。”
“广播里不是有2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吗?”李静怡诧异的看着丈夫。为什么要走这早?
“2个小时实际上只有个小时,广播下达的动员后备军的时间,需要自动减少一半,如果真的等到2个小时,恐怕到时候就真的晚了。”
赵梁臣试图向妻子解释着原因,每年后备军例行训练时,长官们都会重复战时动员令除以二的规矩,后备军是动员令下达后,第一批动员部队,不接受继续训练,直接补充到缺编师和国民警卫队,陆军的规模一直不大,几百万后备军是陆军战斗的根基,否则后备军也不会每年必须进行两次带薪集训,每次半个月。
“哦!那我给你炒几个菜吧!”
李静怡看着丈夫眼中满是不舍,但仍然朝厨房走了过去。
“嗯!我去学校接小壮回来!”
赵梁臣点了点头,将背包携具和武器直接放在的墙边,这一刻全中国数百万2来岁至45岁的男人开始和家人告别、集结,紧急动员令在考验着这个国家。
“……从即时起共和中华与美利坚合众国进入战争状态!”
“哒!”
端着一杯热咖啡的于氏航空制造的董事长于鸿玉,异常平静的走到电视机前关上了电视机,然后朝着办公室外走去,门旁坐着一个年青的女孩,一双碧眼显示着这个女呵个混血儿,在西北市有几十万这样的混血儿,毕竟西北市一个是中国外国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方秘书,如果军方来人的话,告诉他们,于氏航空无条件服从军方的任何安排〃知各个工厂,从现在起公司进入战时状态,所有工作按照战时预案进行,另外如有国防军进驻则全力配合军方的工作。”
几乎是在听到广播中的宣战书的第一时间,于鸿玉知道很快,要不了多长时间,军方就会派人进驻公司,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后,但凡涉及到军需生产的工厂,都会进入战时生产。工厂需要加强厂卫辈,同时实施闭门生产,工厂进入战时状态。
对于军需物资生产工厂而言,战时状态并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毕竟国防军战时采购法案规定,企业只能在总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不超过0.5的利润,但最终庞大的定单将会弥补战时定单的利润损失,即便是最无知的人也知道,宣战书发布之后,上海、西北的股票交易所内重工类、军工类股票一定会大涨。
作为中国最大的客机制造企业,于氏航空从来都是以生产客机以及军用运输机为主,但是如果进入战时状态,到时于氏航空的下属分厂就将会按照许可证,生产各种军用飞机或者直接照军事规范研制自己的军用飞机。
“是!董事长!”
在方秘书拿起电话时,于鸿玉已经走到了电梯前,乘电梯下楼了。
几分钟后,一辆轿车驶出于氏航空制造总部大楼朝着城外的方向驶去,在车上于鸿玉一直在思考着空军的28规范,两年前自己接到这份28年国防空军轰炸机规格说明时,就意识到于氏的机会来了,如果这一次获得成功的话,那么于氏将来真正挤身军品市场,尽管于氏生产的运输机一直是空军运输部队的主力产品,但中华航空却一直垄断着空军战斗机、攻击机以及轰炸机市场,于氏这些年唯一的成功,就是“侦察兵”远程高空侦察机被空军采用。
“侦察兵”远程高空侦察机在两年前被空军采用时,甚至于连空军都认为是一个奇迹,8700公里的航程、4000米升限、00公里的时速,的确将飞机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空军一次就采购了0架,用以对苏俄或者其它国家进行进行高空侦察。
“侦察兵”让于氏航空真正成为军机供应商,或许这正是国防军向于氏提交28规范的原因所在,但是……
一个小时后,于鸿玉的座车驶到了位于西北市以前75公里的“绿茵工厂”,一个建在草原上的工厂,这里于氏航空为了制造YZ-大型客机特意修建的大型飞机制造厂。
此时的“绿茵工厂”的大门已经紧闭,大门外站着几名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