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6章 星逸X7封神,英特尔I7要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66章 星逸X7封神,英特尔I7要凉! (第2/3页)



    毕竟背着笔记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天天如此。

    全能本+充电器,要五六斤。

    高性能笔记本+充电器,要八斤到十斤。

    每天挤地铁,通勤三个小时,还要背着五六斤的全能本和充电器,还是没座,站着,这滋味想想都难受。

    若是换上八九斤的高性能笔记本和充电器,站着挤地铁通勤三个小时,天天如此,那更要命。

    可若是换上nini主机那就简单了。

    mini主机+充电器,只要1.4斤到三斤!

    没错,普通mini主机也就1斤左右,高性能mini主机也就两斤冒头。

    很轻松,没压力。

    挤地铁通勤三个小时,都不累。

    王逸打定主意,后续就这么办。

    等星逸min主机做出来,后续入职的员工,都会标配星逸超级本+星逸mini主机,住打一个通勤不累。

    三环房租五六千甚至七八千一个月,王逸也没法给所有员工在三环租房子,只能通过mini主机的方式,降低员工压力。

    “威廉,mini主机尽快做,只要咱们开始采用mini主机+笔记本的模式,其他企业也会跟着跟进,到时候mini主机势必迎来很好的发展。”

    “好的,董事长!”

    离开董事长办公室,威廉姆斯立即将mini主机开发的业务,安排下去,随后出了门。

    七月份的烈日,炙烤着大地。

    威廉姆斯顾不上这些,急匆匆地直奔星逸晶圆厂研发厂房。

    星逸CPU X7 4800马上要第一次流片,如今正在准备中。

    如此关键的事情,他都不得不亲自参与。

    毕竟准备是否妥当,直接关系着流片是否成功。

    而X7 4800对标四代I7,乃是星逸科技第一款高端电脑处理器,意义重大,决不允许翻车。

    而且也是最后一款28纳米的旗舰处理器。

    至于明年的第二代处理器,会推迟发布,推迟到年中,甚至下半年发布。

    主要原因就是等14纳米工艺突破!

    明年,不管是新一代旗舰手机芯片,还是旗舰电脑CPU,旗舰显卡,都会推迟发布。

    都要等星逸半导体的14纳米工艺突破,并且量产!

    也正是因此,今年移动端的鲲鹏芯片一次性发布了两代,除了上半年星逸X1的鲲鹏906,还有九月份的鲲鹏910!

    PC芯片也是如此,X3、 X5、 X7,三款CPU,今年全部发布!

    显卡同样如此。

    一旦流片成功,开始量产,也会全部发布。

    没办法,这些芯片全都是28纳米工艺,在去年还遥遥领先。

    但在今年三星和苹果都上20纳米,星逸科技的28纳米就成了勉强凑合。

    到了明年三星英特尔直接上14纳米,星逸科技的28纳米就成了遥遥落后。

    不得不趁着今年28纳米还有点市场,全部推出,尽快发布,上市。

    到明年,28纳米就凉凉了,就会沦落为中档芯片专用,旗舰芯片都是14纳米,20纳米都要落伍。

    为此,星逸科技今年芯片全部提前发布,明年芯片全部延迟发布。

    就是为了等14纳米工艺。

    随后的几天,英特尔似乎完全认怂,没有再进行其他动作。

    而拜英特尔的三次大手笔所赐,星逸电脑处理器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大大提升。

    最好的广告是竞争对手的疯狂。

    而英特尔对于星逸电脑处理器,先是恶意抹黑,随后X86专利围堵,接着火速低头认怂……

    这三次骚操作,无不侧面证明了星逸电脑CPU的强大和成功,以至于英特尔都感受到了莫大威胁,不得不铤而走险。

    也正是因此,星逸电脑CPU火爆全球,都知道了星逸CPU不输英特尔,核显更是吊打英特尔,那认可度直接拉满,销量也不断激增。

    一周后,朱长林找上王逸:

    “董事长,上周桌面CPU销量再度暴增了30%,已经全面超越AMD,本周销量离着英特尔都不差多少了。尤其是低端CPU X3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英特尔I3四代。X5的销量,也快赶上了英特尔I5的销量了!”

    “很好。”对于这样的成绩,王逸非常满意。

    购买I3的用户,本就是预算有限,最追求性价比,而X3 CPU不输英特尔i3,核显吊打英特尔I7,价格和i3差不多,自然成了性价比用户的第一选择。

    销量反超I3都是理所当然。

    不过购买I5的用户中,很多是追求性能的中高端玩家,这类群体会标配强大的中高端独显。

    反正都要上独显,因此这部分用户不太在意X5强大的核显,又觉得英特尔优化更好,索性选择了四代I5。

    而不买独显的用户,很多选择了X5。

    当然,还有部分用户信任英特尔大品牌,依旧选择英特尔。

    不过刚推出就能超越AMD,能和英特尔掰手腕,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

    “董事长,桌面CPU销量很好,但是笔记本CPU还是没有客户采购,只有我们自用。我建议接下来,芯片工厂减少笔记本CPU的产能,增加桌面版的产能。桌面版增速恐怖,没了存货,后续产能不足。”

    “好,那就笔记本CPU减产,桌面CPU增产!”王逸没有意见。

    被友商针对抵制,桌面CPU还有个人用户购买,但笔记本CPU没有第三方客户购买,只有星逸科技自用,的确不需要太多产能。

    至于说个人用户购买笔记本CPU,自己换芯片……这难度太大了。

    对此,王逸并不在意:“没事,笔记本CPU今年没人用,但只要我们够强大,吊打英特尔,说不定明年就有厂商用了!”

    就像鲲鹏芯片。

    最开始也没有第三方客户用,可当星逸手机推出,鲲鹏702不管是架构还是性能,都吊打高通同代处理器,友商都震惊了,也眼热了。

    随后纷纷找上门,大量采购鲲鹏处理器。

    同样,笔记本CPU和显卡也是,今年他们抵制,不买。

    等到明年后年,星逸CPU足够强大,吊打英特尔时,他们估计也会淡定不住,也来采购。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不够强大的优势!

    而这两年,星逸科技大可以强推自家笔记本和台式机,不仅可以销量大增赚钱,还可以消化星逸CPU和显卡。

    再过两年,王逸相信,会有一些第三方品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