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9章 护矿军大杀四方,巴马科条约,化学工业部的震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49章 护矿军大杀四方,巴马科条约,化学工业部的震惊 (第3/3页)

厉害了。

    队员堪比正规队伍,武器装备一流,最近还装备了一种新型炸药。

    只是一丁点,就能炸掉一座小别墅。

    防不住啊,那是一点都防不住。

    在铁拳的威逼下,大资本家们开始考虑出让利益的事儿了。

    当然了,他们也不吃亏,大不了给矿工们再降一点工资,以前每顿饭两个馒头,现在变成一个馒头。

    大资本家商量了之后,开始向红星矿业伸出橄榄枝。

    “我说大兄弟,这边的矿有很多,咱们没有必要为了一点矿,伤了和气,有钱大家赚嘛。”

    “咱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挣钱嘛,打打杀杀多不合适。”

    “是啊,是啊,咱们本是好朋友,是好兄弟。”

    外事部门本来还有些担心该如何应对,看到这种情况,顿时放下来心。

    这事儿不用他们出面就可以了。

    最后。

    在马力的首都巴马科,红星矿业和七家跨国矿业集团,本着和平友好、共同开发的理念,签署了协议。

    协议暂时划定了双方的地盘。

    这份协议在后世被称为《巴马科条约》。

    拥有护矿军的红星矿业获得了列强的称号。

    “列强?这名字总好过殖民地好听吧.”李爱国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打算前往京城火车站,迎接刘教授一行人。

    刘教授不是一个人前来的,还带了三个项目组的研究员。

    等坐进轿车内,就开始询问工程塑料的问题。

    “教授,不着急,等到了办公室,咱们再细谈。”李爱国笑道。

    刘教授也意识到自己鲁莽了。

    这种技术已经是机密了,贸然谈论违反了保密原则。

    一行人被李爱国接到了前门机务段的工作室内。

    关上办公室的门,李爱国将一沓资料摆在桌子上。

    “教授,我对于工程塑料的生产,有点想法,不过毕竟是外行人,还得请您把关。”

    “是吗.”听到生产二字,刘教授本能的皱起眉头。

    现在工程塑料的研制工作还没完成,距离生产遥遥无期,此人就开始准备生产了?

    是不是太自大咳咳

    等刘教授打开资料,只是一眼,脑海中的念头顿时消失了。

    他眼睛直勾勾的盯在资料上,再也挪不开了。

    这份资料从原材料到生产、到检验.等各个环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就连如何处理废水都考虑到了。

    最关键的是。

    他愣是没有从资料中挑出一点毛病来。

    “这怎么可能呢?”刘教授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另外几个项目组的专家看到他这情况,也凑了过来。

    “老刘,什么东西啊,能让你如此失态。”

    “嘶全套的乳液接枝掺合法这,这.”

    “老刘,你找到问题了吗?”

    “没有。”

    “.我也没有”

    刘教授跟几个专家合计了一下,强压住心中的震惊,抬起头看向李爱国:“爱国同志,我们需要两天的时间,来完成理论上的验证工作。”

    “不着急。”李爱国非常清楚。

    这种技术的重要性,一旦项目决定上马,至少需要投入几百万的资金,再谨慎也不为过。

    他请食堂为刘教授和专家们做了猪肉炖粉条,便回到车间内跟野生汽车专家一块忙活制造摩托车的事儿。

    两天后。

    办公室的门推开,刘教授揉了揉乌黑的眼眶,打听清楚李爱国的位置,直接来到车间里面。

    还没等李爱国说话,兴奋的刘教授看看表,直接说道:“我已经联系了部委领导,爱国同志,麻烦你跟我们去一趟部里面。”

    “你稍等,我洗把手。”李爱国忙了一上午,手上沾满了油污,找来肥皂搓吧搓吧。

    这其实是在拖延时间,让野生汽车专家赶紧把情况汇报给段领导。

    刘教授直接调人属于违规操作了,咱李爱国不能不走组织程序。

    邢段长得知李爱国要跟刘教授前往化学工业部,派人送来了一套干净的灰色中山装。

    “化学工业部里面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别丢了咱们铁道上的脸面。”

    这话倒是没错,因为化工专业的要求,化工部是少有的内行管理内行的部委。

    部委班子成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班出身的化工专家,或者是曾经主持过化工厂生产的管理型专家。

    赶到化工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刘教授对这里熟门熟路,带着李爱国兜兜转转来到了一间办公室。

    敲门进去,办公室里坐着一位年轻的秘书。

    这秘书一看刘教授,就站起身:“刘老师,您来了,领导在里面等着您呢。”

    看来是熟人。

    也是,化工圈子就这么大,国内的化工厂就这么多,很多化工人其实是师兄弟。

    刘教授想秘书道了谢,里面是领导的书房,秘书敲门将两人带进去之后,就出去了。

    梁领导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在部委领导里面算年轻的了,招呼两人坐下,自己也从办公室后面走出来,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来。

    “刘老师,您最近不是在研究工程塑料吗?怎么有空到京城了。”梁领导在解放前读大学的时候,刘教授已经是化工系的教授了,两人算是半个师徒。

    刘教授一边拿起工程塑料的材料,一边笑呵呵的回应:“我正是为了工程塑料而来。”

    说完,双手将材料递给梁领导,解释道:“这是前门机务段的爱国同志,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出了全套的生产工艺,这不,我也是刚得知,确定没问题就向您汇报了,您看看。”

    “真的?”梁领导明显一愣。

    刘教授点点头:“是的,我和老张他们已经检查过了,大体上没有什么问题,而且”

    说到这里,刘教授还忍不住卖了个关子。

    “而且什么?”梁领导急切了。

    刘教授却顺着往下推:“爱国同志,你给领导介绍一下,你的生产工艺跟国外的有什么不同。”

    李爱国也没扭捏,清了清嗓子,向领导汇报道:“领导,经过我们前门机务段技术人员齐心合力,成功研究出了整套生产工艺,包含了SAN共聚环节和掺混与后处理环节,解决了国外无法解决的纯度和污水问题。”

    梁领导直接翻开报告,边看嘴里边念叨:“要是确实可行的话,咱们就能搞自己的工程塑料,这可是个很有前途的行业。

    嗯,从技术细节上看确实没问题,就是初期投资高一点,高一点就高一点吧”

    梁领导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电话就打:“小陈,马上通知部委的几个高工,让他们赶过来,参加一场研讨会。”

    放下电话后,梁领导有点热泪盈眶的意思。

    这不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东西嘛,就这么被人研究出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