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宣慰司之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宣慰司之例 (第3/3页)

的人道:“徐宪成,你来说说,此事应当如何?”

    “陛下,臣身份不同,不便评论此事,还是由其他大人来讲更为合适。”徐宪成明确表态拒绝讨论,他这个态度让众人微微点头,毕竟徐宪成虽是朝中重臣,执掌监察司又是内务府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位高权重可他同样是外戚,他是太子和宋王的亲舅舅,这件事关系到宋国,他自然要避嫌。

    “朕倒也忘了此事,你下去吧。”朱慎锥点头道,也没为难徐宪成就让他退下了,随后把目光落在其他臣子身上,直接开口询问他们的态度。

    经过刚才一番辩论和吵闹,之前本不打算表态的众人心态也未免有些变化。说实话刚才虽然闹的厉害,可双方的看法大家也听在耳中,的确是各有各的道理,这件事难办的很。

    现在是设置州府难,不设置也难,尤其是宋国如今的情况无论是什么结果终究要给一个说法,而不可能继续延续之前本土封地藩王的政策了。可谁都不想做这个出头鸟,更不想沾上事,但皇帝眼下又直接询问,也不能不回答,这个就让他们很是难办。

    众人下意识交换了个眼神,硬着头皮开始回答皇帝的问题。可说了没几句就被直接打断,朱慎锥表示如果是模棱两可的话就不用说了,他要的是结果而不是糊弄问题的手段。

    今天既然把这件事放到廷议上,那么就必须讨论出一个可取的方案来,要不然你们这些臣子不成了尸位素餐的废物么?

    面对皇帝给的压力,众人暗暗叫苦,这时候突然一人站了出来,众人一看居然是工部尚书王命璿王老大人。

    王老大人因为前不久黄河决堤一事声誉大损,这些日子更为了救灾和后续河工事宜心力憔悴,看起来一下子仿佛又老了好几岁的模样。

    大家都知道,王命璿在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应该是当不长了,现在之所以皇帝还没问责,也让他继续留任工部那是照顾他的名声和这些年勤勉的功劳。黄河一事实在是太大了,王命璿不管最终责任如何终究会离开朝堂告老还乡,而这个结果也是最好的。

    所以当见王命璿站出来的时候,众人都是一愣,因为谁都没想到王老大人会突然主动表态。

    “陛下!”王命璿朝着皇帝那边行礼,然后道:“臣以为这件事的确有些难办,按理说既然宋王殿下有奏请,而且宋国那边的确有难处,以朝廷规矩设置州府也是正常。不过其他大人所言也有道理,宋国不比本土,远在万里之外,设置州县派驻流官实在不便……。”

    “老大人这话可有左右逢源之意呀?”不等王命璿把话说完,皇帝有些不悦打断道。

    王命璿神色坦然,并不辩解,继续道:“臣以为关于宋国、永国等外封藩国,可以为特例,不再以之前朝廷祖制来定,两百多年前如何,眼下又是什么情况,自当有所变通,何况祖制也不能面面俱到,陛下当灵活变通才对。”

    这话一出,众人大哗,要不是王命璿资格老,威望高,说不定马上就有人直接指责甚至谩骂了。

    “你究竟是何意,直言无妨。”朱慎锥淡淡问道。

    王命璿道:“臣以为这事可按礼来决断,既陛下实施周制外封制,那么外封藩王也可以用周制来定,不必再循规蹈矩用祖制。此外,大明可在其国设置宣慰司,以进一步确定藩宗制度,如此一来就能避免各种情况,也能解决目前问题,岂非两全其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