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心有忐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心有忐忑 (第1/3页)

    和预料的中的差不多,就在几日后锦衣卫那边也送来了调查结果。

    相比东厂,锦衣卫的调查结果就要完善多了,但这一次决堤的真相却是一致的,的确是因为地方官府和百姓之前主动挖开了河堤,从而导致了这场波及三府七县的水患。

    除此之外,锦衣卫的调查结果中还显示了一些其他真相,其中有州府的官员中除去有部分者仅仅只是因为地方百姓的缘故听之任之,但也有些人是故意所为。

    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益的驱使。老话说的好,千里为官之为财,当官的不捞钱是不可能的,哪怕洪武时期对贪腐打击如此严厉,可当官的依旧贪腐成分屡禁不绝,更何况如今?

    因为主动挖开河堤,引黄河水入渠灌溉良田,这事关当地粮食收成和赋税。而地方能拥有大片良田者基本都不是普通人,普通百姓就算有地往往也只是区区几亩地罢了,大部分地都握在这些士绅大族或者官宦世家手中。

    为此,这些人就同官府的官员们进行勾结,私下掘开了河堤引水入渠,而官府那边得了对方的好处自然也就对此故意视而不见了。在他们看来,因为之前的连年干旱,淮北这地方的黄河已好些年没出状况了,而且这样做也不是第一次,早在某些官员到地方任职之前就已经有这种情况存在,现在只不过拿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之前好些年中都是这样,没必要因为可能的隐患去得罪人。而且当官的人也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呆的太久,一般来说地方官当上一任或者两任后只要考核成绩卓越就能升职去其他地方为官,何必因为这种事和这些士绅大族甚至官宦世家过不去呢?

    官场就是一个蜘蛛网,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谁能保证这些士绅大族和官宦世家背后没有背景、人脉和渠道。假如就此拒绝,甚至要来个公事公办,就等于切断了对方的水源,坏了对方的生计。如此一来,只要对方找关系在考评时候给自己上点眼药,那么自己的考评就不合格了,到时候别说升官了,丢官都有可能,当官者怎么会去冒这个风险呢?

    现在只要装着不知道就行,非但能卖个面子给对方,为之后的考核说好话,还能借此机会弄些银子花花,更能顺利完成朝廷税赋上缴,这岂非两全其美?反正这地方官最多也就是当几年而已,等有机会找路子调离此地即可,自己一旦拍拍屁股走人,后续的官员到来后再发生什么就和自己没关系了,在这种想法之下,这些官员自然不会去主动阻止此事,更不会向朝廷汇报了。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这才导致民间挖掘河堤的情况越发严重,最终引发了这一次悲剧。

    这次黄河决堤受灾极其严重,三府七县淹没良田,冲垮房屋不计其数,就连比邻黄河的县城都泡在了水中,城墙更是垮了大半,被河水冲走者无数,泛滥区犹如地狱一般。

    锦衣卫那边特意整理了一个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上百官员的名字,这还不是全部,仅仅只是直接牵连到的官员。假如再加上下面的小吏和地方士绅大族等等,恐怕这个名单数千人都有,现在锦衣卫根本不敢查下去,查到这个地步已不是锦衣卫能控制的了,只能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