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上任 (第3/3页)
也没和普通封疆大吏那样坐轿子离开,相反他和来时同样骑着马,一行人匆匆出了城门,径直朝着东边而去。
“皇爷,阎应元已经出京了。”乾清宫的偏殿,卢九德从外面进来轻声汇报道。
“哦,走的这么快?原本朕还以为要再过几日呢。”朱慎锥意外地说了这么一句。
“皇爷,这是阎应元离开时托奴婢给您上的折子。”卢九德说着,顺手把一个折子递了上来。
朱慎锥接过后打开看了看,里面的内容是阎应元向皇帝辞行的话,其中告诉皇帝因为河工事宜自己需要马上赴任,并感谢皇帝和内阁并六部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办妥一切,顺利赴任。此外,阎应元告诉皇帝,他会第一时间抵达济宁把河道衙门建起来,同时亲自带人南下淮北实地视察,以具体了解这一次黄河决堤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同朝廷所派的钦差碰个头,商谈一番后续的工作等等。
至于其他,阎应元也没多说,只在最后提了一句会及时向皇帝汇报一切进展。
阎应元的文笔普通,折子中也没什么堆砌辞藻,用句简单直白,如这个折子在正牌子进士看来自然是粗鄙,但朱慎锥看后却很是满意。
看来用阎应元是用对了,这的确是一个做实事的人,现在他更希望阎应元能在河道总督之职上能做出成绩来,更解决黄河水患,如能他真做到这点,那么朱慎锥绝对不会亏待阎应元,别说日后一个正二品的实职,让阎应元真正成为河道总督了,哪怕未来再进一步,入六部为部堂甚至入阁都是有可能的。
大明从来不缺官,但大明缺的是能做事又勇于做事的人,而阎应元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官员。
就在阎应元前往济宁的路上,淮北地方三府七县终于发动了,这一日警察司突然在各地开始动手,所派的人直接就抓捕了上到知府,下到吏员共计一百三十九人,而且这还不算,地方士绅大族和官宦世家也有近三百人落网。此外南京工部、左右参政衙门、应天知府衙门,甚至其他衙门也有七十四人被请去“喝茶”一时间总计五百多人被一网打尽,此外京师这边也有好几十人因为牵扯此事进了三司大狱,一时间人心惶惶,恐恐不安。
一下子抓了这么多人,可依旧还不止呢,随着开始审讯此案起,后续又陆续牵连出了好些人。这些人中包括已经升迁的,或者已调任他地的,甚至有的都已告老还乡的,当然也有已经离世的官员在,对于后者已无法处置只能搁置,但只要是活着的,有一个抓一个,转眼间各地大狱可谓人满为患,消息传出后人人自危。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初的五百多人直接急剧变成了两千多人,这个数字极其惊人。而且这还不是最终的数字,根据之前抓获人员的审讯结果,这个案子越发牵连甚广,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牵扯的人越来越多,谁都无法预料最终的结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