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基本谈定 (第3/3页)
。”
袁总微微一愣,你没去过,那说个屁啊?
陈凡抽着烟,继续说道,“我老家在江南省云湖地区,那里是鱼米之乡,在经过水患治理之后,整个地区几乎年年丰收,老百姓都不愁吃穿。
就算偶尔有灾年,但在上级部门的协调下,也能依靠救济粮平稳度过。”
顿了两秒,他转头看着袁总,轻声说道,“可是,不愁吃穿,不代表生活好。就是这样的地方,我所在的卢家湾,以前也是衣服补丁连着补丁,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几天肉。
后来管制没那么严了,他们得知上级下发过鼓励农村发展副业的文件,便办起了养殖业,然后用养殖的鸡鸭鹅等禽畜,又办起了食品加工厂。
前年的会议之后,他们又在征求过公社领导的同意之后,办起了卢家湾工业园,将食品厂、服装厂、陶器厂、洗绒厂等工厂都搬了进去。
如今的卢家湾,家家户户住的是两层小洋楼,电线入户,还用上了自来水。”
他看着听得入神的袁总,笑道,“我说这些,是想告诉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老百姓的创造性。只要上面敢松绑,下面的人就敢干。
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作为第一批出口特区,你们手里还拿着去年7月份上级转批的‘两个文件’,自由度可想而知。
虽然特区的发展会面临许多的困难,但是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前,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
除非上面再次收紧,回到几年前大风天的时候,否则谁也不能阻挡特区的发展。
但是这种假设不可能发生,因为在发展经济这个核心点上,上面的意见是一致的,有争论的,只不过是怎么发展的问题。
这个,才是我敢建议老舅和表姐来内地投资发展,并投资五星级酒店的根本原因。”
听完他这番长篇大论,袁总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他猛抽了两口烟,将烟屁股丢掉,正色说道,“既然你有这个信心,那我也舍命陪君子,一定促成这个项目。”
陈凡微笑地看着他,“地址?”
袁总一拍大腿,“就选后海湾。”
陈凡嘴角咧开,“股份比例?”
袁总,“可以超过百分之五十,就以百分之七十为线展开谈判,我会说服省里的领导让步。”
随后也不等陈凡继续发问,他便说道,“经营权也没有问题,你们作为投资方,可以和公方一起主导。
至于建国酒店的外资股份十年保有期限,不会出现在你们身上,还有霍先生和彭先生承诺的收益全部捐赠,那是他们的个人行为,对你们不做要求。”
听到他的这番话,陈凡心里也明白了。
表面上袁总过来找他谈话,是为了先跟他沟通,再去跟省里的领导谈。但实际上,绝对是他已经和领导们谈好了基本条件,现在是提前过来跟自己谈判的。
若是有些地方谈不拢,也可以提前商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
只不过他没想到,陈凡能预见历史,对特区的信心,比他自己还充足,于是敢答应他这些条件。
至于这些条件是不是底线,那就不好说了。
这时袁总忽然声音放低,说道,“其他方面都没有问题,现在就是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最后决定,楼顶上必须要建炮台,你们能不能接受?”
陈凡笑了笑,说道,“还是那句话,参考白天鹅宾馆,他们能建,我们就能建,他们不建,我们也不建。”
袁总坐直身体,仰头笑道,“好,那就一言为定。”
具体能不能建,现在还不好说,具体要看霍先生能争取到什么程度。
但是有了陈凡这句话,酒店这个项目的阻力将荡然无存。
这就是有先例的好处,如果让陈凡或者他去开路,那就不是两人坐在这里聊几句就能决定的,说不定还要惊动省里、甚至更上面。
就在袁总想着任务完成、心里一阵轻松的时候,陈凡拎起茶壶给他倒了杯茶,笑道,“袁总,这么好的项目,招商局集团不投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