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周彻到此,汉民何在!? (第1/3页)
仓促间,右贤王抬手,大槊在臂铠上沉重一击。
他的整条胳膊又麻又痛,沉了下去;多年疆场生涯,虽身居高位,但他的反应丝毫不慢。
趁这个功夫已然拔步后撤,周彻只来得及将大槊往前探出稍许,却在对方头侧。
这样的距离,抽回刺击是来不及的,周彻再度猛地一摆槊尾,敲向对方头颅!
咚!
头盔是铁的,自然打不破,但震击还是难免的。
这一击敲的右贤王踉跄后退,险些跌倒,眼前已是一阵星花。
面前得势之人,比捅他女儿的时候还凶,大槊又扎了过来!
幸好身边护卫反应过来,扶人的扶人,遮拦的遮拦。
就此,双方之战猝然而发
这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双方都没有准备,也没有阵型,就像街头的混混汇拢,乌泱泱凑上去就是枪刺刀砍。
双方都是驰少兵以援大城,带的都是精锐敢战的勇士。
右贤王背靠大军,驰向晋阳,军心稳定,目标明确;周彻来时,大夏军杀下羊头山,他后面也有队伍,自不是孤军……因此,双方各方面几乎等同。
那唯一能对比的,就是哪方手段更狠、更能打了!
“压……压上去!”
右贤王捂着脸部,剧痛未散,但他还是果断下达了命令。
一股滚烫黏糊而下,他伸手迅速擦去,而后站稳了身子,防止被下面的人察觉异常而影响军心。
望着前方那道年轻的身影,他心里一阵寒。
双方都是彼此国中的高层,右贤王见过周彻的画像,也在阵前远观过。
方才见面之时,说着缓慢,实则也就是一瞬,这周彻连个思考迟疑都没有,冲着自己便一槊舞来……心不是一般的狠,反应也不是一般的快!
喊杀声中,双方人马皆不示弱,撞作一团。
夏原两方,二十余万兵力于前线纠缠,此刻双方的胜负天平,却又压到了这各自数千人的厮杀中。
而决定这数千人胜负的,或许又是前面那最能打的几百人!
国与国之间,荣誉或灾难,有时候就真真切切系在那少数敢死的武夫身上。
“驱逐外虏,复我河山!生擒萧后,就在此战!”
乱军之中,不知谁人大吼,引的汉军咆哮,势如虎狼,疯狂前压。
右贤王所部,虽也善战,但此刻颇有以短击长的意思——西原人善用的是弓箭、弓箭还是弓箭!
弓箭发挥不出优点,在几次猛烈的对撞后,中间伏尸数百,血水沿着芦坡染入河中。
而这当中,毙命的西原军数量比汉人多出太多。
战斗模式、甲胄、兵器等等方面,汉人皆占优势。
更重要的是——六皇子那面大旗始终屹立不倒,不断往前推进:皇子未曾退缩,他亦在冲阵!
若在芦苇荡外看去,便清晰可见,那面旗压着西原军一直后退。
这样的战法简单、有效,却也危险。
危险是因为目标明确,甚至不用右贤王开口,西原军中的强者都会自发冲向那面旗帜。
但周彻敢竖旗,自是有其底气所在,赵佐这样勇冠三军的悍猛之士,紧紧守在他身侧,已枪挑数将!
西原军突破无望。
“顶住!务必顶住!”
右贤王按着头盔。
混战当中,他已被亲卫扶上了马背,一名健壮将领走到他跟前,道:“顶不住!”
“混账!”右贤王气的大骂:“萧勇,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我们顶不住,他便要去晋阳!”
“晋阳有守,他们人不多。”萧勇道:“我们的人马随后就来,他会被堵死在城下。”
“他敢出击,自有其信心所在。晋阳城中,百姓皆人心思汉,见周彻来,必群起响应!”右贤王道:“我们冒不起险,如果晋阳守不住,整个太原和定阳都会失守,大军就白来了!”
兴战一场,女帝亲征,耗军、民数十万,钱粮不计其数,结果除了死了几个王外,未得寸土……这样的挫折,对于西原、对于萧氏而言,打击是巨大的。
会影响到萧后对整个西原的统治根基。
“那也没有办法了。”萧勇叹息,转身指着交战处:“您看,再不撤,我们的精锐就全折进去了……顶不住的。”
右贤王坐在马背上,望着前方,望着自家在对拼中不断倒地的勇士,心头一阵发堵。
能说这些将士不用命吗?
奈何这个世间,是真的有强弱高低的。
望着那面在血海中飘荡的大纛,他满是无奈——奈何周彻此番出击,名望是加持于身,不可破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