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六章 【不一样的悲剧】(求订阅) (第2/3页)
的稿子,怔怔地抬起头望着林有成,说道:“有成,你这个故事——”
“太狠了!”
她看这篇稿子都感到了很难受,里面酝酿的一种冷而近乎绝望的氛围让整个故事的情节张力饱满,郁结到近乎暴戾的怨气都似乎充斥胸腔,她真的有感到发自内心的压抑。
她脑子里已经反复在想一个问题,占据道德的制高点猎杀他者,手上那么也就沾染了鲜血。
虽然谢舒华觉得故事太狠了,让她整个人都感受很不好,但是谢舒华喝了一杯茶水之后,又继续看了下去。
林有成听见谢舒华这话,他自然很清楚《狩猎》这个故事究竟有多冷酷。
虽然都说是三人成虎,但其实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这里面最具杀伤力的还是孩子,明明是单纯的孩子在这个故事里面却游离于天使与恶魔之间的设置,让这个三人成虎的故事变得更加深刻和让人不寒而栗。
要知道孩子的话往往是纯真而无意的,但是这种无意的“孩子话”要是沾上社会道德禁区,并被误解,那纯真便可以变成剧毒的毒药。
现在《狩猎》就是这样一个剧毒的毒药,故事里面主人公就是一个不幸中毒的人,孩子自然可以不为自己的话负责,短浅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在社会的地位中一无所有,孩子算社会中的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成熟,保护自我的能力薄弱,所以一旦发生疑似伤害孩子的事,社会群体总是会毫无保留的站在孩子的这一端而群起攻之,但是当这种社会性的毫无保留被曲解和误用的时候,孩子就由天使变成了魔鬼,孩子尚未健全的人格和辨识力让社会常规、合理的解决途径在此无路可通,于是他们的话往往带来巨大的破坏性,
而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社会中的一席之地近乎可以是他们的全部,当这些被毁灭时,就意味着个人的社会性被抹掉,对于一个有理智成年人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谋杀。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故事会被名为“狩猎”。
因为故事的男主角就是社会群体森林中那只被追猎的麋鹿,毫无防备,甚至心怀感激的袒露在黑暗森林之中,无数躲在暗中的猎人可以中伤他,而最后那惊人心魄的一枪,既可以视为恶意的中伤,也可视为善意的警告。无法忽略孩子作为导火索在事件中起的恶劣作用,但是最可恶的并不是孩子,而是那群虚伪的,带有偏见的,先入为主的,自封卫道士的傲慢成年人们,最后的一枪所有的幻想和美好愿景都打了个粉碎。
林有成很清楚这一点。
当然,这也是《狩猎》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
林有成之所以打算写这个故事,一来也是因为这个故事相当经典,二来其实也不单单是打算发表,也有想着改编写成剧本,卖给好莱坞。
虽然说国内对于《狩猎》这部拍成电影可能会很敏感,但是漂亮国好莱坞那边却不一样,尤其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本身就很精彩,除了对影视公司及导演很有吸引力,对于那些想要挑战演技,拿奖的男演员也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好剧本。
说来,原版《狩猎》电影的男主角也是和《活着》电影的男主角一样,都是拿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
其实林有成这边在作品研讨会之后,也有在想新的作品,在想到余桦的那部《活着》的悲剧故事之后,也想到《狩猎》这个悲剧。
在林有成看来,《狩猎》其实同样也是一个悲剧,又或者说是一部虐片,没有血浆暴力,而是虐心的虐,整个故事里面的人物遭遇都让人有一种心口被击中的猛烈震撼。
这个悲剧完全不同于《活着》。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篇同样适合拍成电影,好莱坞的影视公司想要冲奖,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剧本。
虽然说原版的《狩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