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0章 紧锣密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50章 紧锣密鼓 (第3/3页)

认义妹,你有什么理由阻拦?

    可她一旦成为皇帝的妹子,那自然就是公主。

    再说,公主身份对朝廷来说又没有任何影响,所以此议顺利通过。

    至于杨沅封爵……,宰相和大参(参知政事)对杨沅的功劳都很清楚,人家这么大的功劳,封侯也没啥可挑剔的。

    众宰执商量了一番,给杨沅拟好了封号:成都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两百户。

    食邑多少户只是虚衔,只有在爵位前加上“食实封”若干户,受爵的人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

    晋王最初提出的方案是“食实封”四百户,沈该、魏良臣等宰执大臣当即就提出了反对。

    他们觉得“食实封”四百户有点太高了。

    当初包拯受封侯爵——东海郡开国侯,他的“食实封”也不过四百户。

    杨沅如果只论功劳,这个待遇也受得,可他太年轻了,资历太浅。

    很多老臣眼里,年轻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可以抵消他一部分的政绩或功劳。

    张浚和杨存中等人据理力争,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鹅王见了,很是不悦,阴阳怪气地道:“不就是少给两百户的食邑吗?

    无所谓,杨子岳家里开着产业呢,珠宝啊、香料啊,哪个不是日进斗金,人家还真不差这三瓜俩枣儿的!”

    常务副皇帝这么说话可就露了怯,沈该、魏良臣、汤思退等宰执就像盛夏天吃了一碗“乳糖真雪”,神清气爽。

    爵号、爵位、食邑定好了,接下来便商量杨沅的官职。

    鹅王似乎余怒未息,声音都大了许多。

    他把杨沅的功绩罗列了一遍,大声道:“子岳之功,功莫大焉,超擢提拔是理所当然的事。”

    沈该把眼皮一抹,淡淡地问道:“只不知晋王殿下打算把他超擢为何职呢?”

    鹅王道:“吏部侍郎如何?”

    宰相和大参们吓了一跳,疯了吧你?

    他才多大年纪,就想做大宋的“少宰?”

    一个已经成熟的政权系统,是不可能允许这种破坏平衡的异端出现的。

    沈该、魏良臣、汤思退、陈康伯等人齐声反对,其中以沈该和魏良臣的态度尤为激烈。

    吏部是他们的基本盘,别说杨沅年纪轻轻,就算他资历够了,这两位宰相也不想让他插手吏部。

    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曲尚书便跳出来打圆场:

    “诸位相公,我礼部左侍郎即将告老还乡,杨沅是三元及第的状元之才,如果到我礼部,也算合乎情理。”

    合乎个屁!

    你见过哪个朝代二十五岁就当“少宗伯”的?

    要不是他女婿赵璩就在上边坐着,魏良臣直接就要开骂了。

    于是,双方赤膊上阵,继续“拉大锯”。

    双方你来我往,杨存中、张浚等人明显后继乏力,只能丧权辱师,步步退让。

    杨沅就从赵璩预期的从三品一路拉扯到了正五品。

    这时候,常务副皇帝阁下便亲自下场了。

    他说,杨沅出使之前就是临安府通判,六品的官儿,没道理升不到五品官吧?

    于是,双方的战略目的随之一变,从争执品级高低的纵向斗争,变成了让他担任什么五品官的横向博弈。

    在鹅王千方百计想把杨沅塞进六部,甚至中书门下的目的相继失败以后,鹅王已经气得脸色铁青。

    他森然道:“既如此,就叫他去都察院,做个佥都御史,这样……如何啊?”

    汤思退还是不愿意,不过沈该老奸巨滑的,已经看出晋王的忍耐到了极限。

    让他去即将改制后设立的都察院么……

    沈该抚着白胡子,斟酌了一下。

    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都已定了人选,都是他们的人。

    如今再扔过去一个杨沅也不多了什么,总比让他渗透到六部或中书门下的好。

    想到这里,这位首相便抢在汤思退反对之前,微笑颔首道:“老夫以为,此议使得。”

    他一个眼神儿递出去,魏良臣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只略一思索,魏良臣的白眉便舒展开来,微笑道:“本相也赞同。”

    汤思退一见两相都表了态,自己再发声也不可能扭转乾坤,只好默默地退到了一边。

    赵璩依旧阴沉着色,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他用余光飞快地瞟了眼老丈人曲陌,心道:“你还别说,老东西出这损招儿还挺好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