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6章 技术改变未来(第三更,求订阅) (第1/3页)
在“堡垒”之中,所有的窗户都是虚假的,不过只是一个装饰物而已。
为了弄出窗户的模样,堡垒里的大多数探员探员会刻意在上挂上一副画,弄出有窗户的假相。
探员们如此,法医们同样也是如此。在这栋大楼里工作的并不仅仅只有警察,还有法医,以及进行科学鉴证的专业人员。
在二十三楼的法医鉴证中心,假窗户前有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中间堆着好多书,还有一台很有未来感的台式电子计算机,机身上可以看到“王安电脑”的标志。
清晨,堡垒外面阳光明媚,而堡垒内部灯光明亮。
李江恒到了办公室,拉开椅子,坐下,开机,等待电脑打开的时候,给自己倒水,然后他又一次翻看着面前的资料。
作为法医鉴证中心的助理法医,李江恒的工作并不局限于随法医到各地进行现场勘察,作为研究生的他还在研究着一种新技术——dna侦破技术!
两年前,他在永兴大学的实验室检视一批DNA的X射线图谱胶片,这些DNA都来自他一个同事的家庭成员。
当时,他看到这些家庭成员复杂的DNA图谱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检视,他意识到这些复杂的图谱反映的是每个人的遗传密码,相当于每个人特定的DNA指纹,可以在法医领域进行精确的个体识别,也可以与孟德尔遗传定律配合进行准确的亲子鉴定。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他就一门心思扑到了DNA指纹研究上,来到国家警察总局的法医鉴证中心后,李江恒一直试图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刑侦破案上。
但很可惜,哪怕就是警察总局,对这一技术也是持以怀疑态度,毕竟,二十一年前,也就是53年,Watson和Crick才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虽然后来,他们两人因为此项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奖。
但是DNA检测作为一种新技术,还没有达到为世人公认的地步。
“只需要一个案子也就行了!”
心里这么盘算着,李江恒看着面前的电子计算机屏幕,调出了一个档案——这是一个尘封了十五年的案件。
十五年前,在东宁接连有多名“研修生”被强奸、杀害,当时警察总局派出最优秀的探员前往东宁查办这一案件,但是最终,却是一无所获。
“就是这个案子了!”
看着证物链中的诸多证据,李江恒用力的拍了下手掌,说道:
“不过,该怎么说服孟探长呢?”
不,应该说是总探长!
这是当年他留下来的旧案。
……
“哒,哒……”
办公室里,赵明慧一边敲击着电子计算机的键盘,一边把目光投向探长,自从加入警察总局,成为探员,她已经经手了多个案件。
甚至她接触的第一个案件还是“安全案件”,哪怕最后移交给了保安局,但也算是经历丰富。
现在她早就已经不再是“菜鸟”了,可以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探员。
“明慧,”
突然,探长冲她指了一下。
“这里有一个案子,你处理一下。”
“我?”
赵明慧有些疑惑的说道:
“什么案件?”
“普通的案件,标准格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