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处理不好,你自己去下面跟太祖太宗解释去吧 (第1/3页)
次日,朱厚熜召见了众大臣,和他们商议抓捕严党,以及如何应对抓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毕竟严党可不是只有严嵩严世蕃父子两人,上上下下牵扯了许多人。
处理不好是一定会出乱子的。
至于选拔人才填补空缺的事,朱厚熜是一个也没说,他对这些文臣是一个也信不过。
临了,朱厚熜想起魏国公徐鹏举的兵权不是被下了嘛!
于是下旨恢复徐鹏举的兵权,命其率兵清剿倭寇。
当然,他这是做给杨轩看的,在其面前卖个好。
最后的最后,朱厚熜下了严令,昨日西苑发生的事情,是一个字也不能透露,纸面记载是一个字也不能留下。
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也是为了帮杨轩保守秘密。
他知道,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猜想。
和众臣商议完,朱厚熜便让他们离开。
他没有忘记杨轩昨天提出的建议,于是暗中安排人散布消息。
将杨轩的“来历”与“故摄政王”的“渊源”传出去。
当然,明面上他是不会承认的。
他需要‘杨轩’这个名字带着神秘色彩,作为对百官的威慑。
至于有没有用,不做自然不可能知道。
皇宫大内并不是什么密不透风的地方,外廷想要打听内廷的消息,怎么都能找到办法。
朱厚熜暗中散布出去的消息没多长时间便传到了大臣们的耳中。
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个杨轩竟然是故摄政王的传人,是太祖的安排。
至于怀疑这个杨轩就是故摄政王本人,没有人怀疑。
故摄政王的死是有明确记载的,官方正史,当时不少大臣们的著作中都有记载,这是做不得假的。
所以这个杨轩的出现,只有故摄政王的传人能够解释,同时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个杨轩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因为对方的手中有太祖的遗诏。
不过这样一来,大臣们可就忧愁起来了。
故摄政王一脉,可不是什么好人啊!
不管是故摄政王,还是上一任国使杨轩,那都是杀人如麻的存在。
而这一代的“杨轩”一出现,便抓了皇帝,逼着皇帝处理严党。
胆大包天!
完完全全就是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