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后的脊梁 (第1/3页)
这一时期,大明面对的不仅仅是连绵不绝的天灾和极端的气候,外部的敌人就更不用说了,极端的气候,恶劣的生存环境,屁股后面还有一只饕餮在追赶着他们,想要将他们吃干抹净,想要活下去就只有南下入主中原。
而在内部,吏治腐败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地主官绅阶层根本不在乎底层人民的生死,甚至恨不得将底层人民的最后一滴油水榨出来。
阶级矛盾已经积累到了一种极为可怕的程度,犹如烈火烹油。
这个时候只需要一点火星,就可以彻底点燃底层人民的怒火。
朱由检即位没多长时间,陕//西的王二、高迎祥等人便领导饥民起事,转战陕晋。
农民起义正式拉开了帷幕。
位于京师的朱由检焦头烂额,他陆续启用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将抚剿农民起义军。
但这个时候的朱由检拿不出钱来,而且他也逐渐认识到了朝堂上那些张口闭口都是圣人之言的东林党人根本帮不到自己,不拖后腿都算是好的。
看似他一道旨意就能换了内阁首辅,可是有什么用呢?
新的内阁首辅还是他们自己人啊!
或许在他们的眼里,朱由检就像是一个小丑,面具下的他们带着嘲讽的笑容,静静的看着朱由检表演。
大明的这艘破船已经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很多人已经暗地里准备好迎接新老板了。
只有朱由检这个傻子,还在傻乎乎的一心想要中兴大明。
可他也不看看,统治阶级与底层人民的矛盾已经彻底爆发,已经停不下来了,直至一方胜利或者死亡。
现在的朱由检拿不出钱来,招抚的起义军没多长时间就又反叛了,并且明军内部,士兵哗变也很频繁。
从英宗时期,大明的卫所制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后续也逐渐被募兵制替代,除了极少数地方以及一些特殊的地方还需要施行军屯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募兵。
大明的财政健康的时候,养一两百万的兵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如今,大明的财政已经崩溃,士卒逃离军营。
头一天营里还有一千人,第二天就只剩下五六百了。
可以说,大明从里到外都已经烂了。
不过,还是有人和朱由检一样,没有放弃,他们不相信煌煌大明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