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崇祯,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3章 崇祯,崩 (第3/3页)

,谥号的选择也需要体现出他主动让位,奠定中兴的功劳。

    ……

    总之,朱由检就这样走了,他这一生也算是值了,起码大明没有亡,反而实现了中兴,改变了结局,并且国土面积远超以往。

    他下去之后,也能对皇兄和列祖列宗有一个交代了。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西伯利亚战场节节胜利,沙皇俄国的军队被赶过了叶尼塞河,鄂毕河,直到今年,他们彻底被赶到了乌拉尔山脉以西。

    现在,明军已经开始在乌拉尔山脉修建据点,扼守要道,阻止沙皇俄国东进。

    和沙皇俄国的对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只要再挫挫他们的锐气,将他们打败几次,让他们意识到东进是不可能的事,那到时候,乌拉尔山脉就不需要再驻扎二三十万的大军了。

    少量驻军借助天险,就可以挡住数倍于己的敌军。

    朝廷的财政压力也就能大大减轻了。

    这些年来,军费支出一直是大头,给朝廷的财政造成了很大的的压力。

    朝中也不是没有人提过意见,觉得西伯利亚地区是不毛之地,朝廷投入了天文数字的人力物力,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

    只要打退了敌人就可以了。

    对此,杨轩只回复了一句话:“我大明的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他也知道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环境极其恶劣,开发难度极大,这些年已经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了。

    但难道因为条件困难,就要将这大片的土地拱手让人吗?

    几百上千年前的南方地区难道就不是气候环境恶劣的地方吗?

    现在南方地区是大明重要的财富来源,这是经过不断的移民,一代代人的开发、建设,死了无数人才有的今天。

    如果只是因为投入大,环境恶劣,开发难度大就放弃的话,那才是短视。

    正如杨轩说的那样,我大明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开发难度大,投入大,那就把时间拉长,一点一点的开发建设。

    再说了,那里的土地,又不是不能种地。

    往后,流放到西伯利亚种土豆不再是空话。

    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没有遭到破坏,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还不知道埋着多少好东西,现在用不了,不代表以后用不了,总要给后世的子孙多攒下一些家底。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