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章 正视问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2章 正视问题 (第3/3页)

    随着张居正的到来,内阁三学士,六部九卿,庙堂能量最大的十一人,全数汇集于此。

    朱载坖开口道:

    “开办大明日报,总体来说利大于弊,这点,李大学士已阐述过了,诸位爱卿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臣赞成。”礼部尚书率先表态,态度之积极,不亚于首辅李春芳。

    “臣也赞成。”户部尚书紧跟着表态。

    不过,二人之后,却冷了场。

    礼部尚书赞同,是因为依照六部职责划分,礼部理当拥有大明日报的归属权。

    户部尚书赞同,是因为大明日报能为朝廷创造收入。

    礼户是受益的一方,可余者却不是。

    除去内阁三学士,六部尚书,在场还有六人,若按人头表决,反对的一方并不落下风,哪怕明知反对不一定成功,这些人也还是想努力一把。

    朱载坖见无人再说话,说道:“朕既召诸位爱卿来此商讨,自然是想听一下众卿的看法,有言直言便是,总不会是不敢言吧?”

    寂静片刻,

    刑部尚书恭声道:“皇上,朝廷开办大明日报,是为了更好的推行国策,对吧?”

    “嗯。”

    “恕臣直言,如此非但不会达到皇上想要的效果,且还会起反效果。”刑部尚书沉声道,“圈层不同,立场便不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凡事最怕较真,如若这般,必然促使百姓较真。”

    “百姓较真有何不好?”朱载坖淡然道,“古往今来,正是因为百姓太不较真,一直秉承得过且过观念,才使得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肆无忌惮。”

    贪官污吏自然不只是地方才有,朱载坖如此说,只是为了统一立场,效果当然有,却也不大。

    反对的一方还是反对。

    大理寺卿恭声道:“皇上言之有理,可皇上似乎忽略了一点,如开办大明日报,百姓的这个较真便师出有名,便是奉旨较真,如此的确能遏制地方上的贪腐之风,可也会造成两头堵的情况。”

    都察院左都御史接言道:“政策最终还是要靠地方执行,如朝廷既要且要,百姓又较真……非是臣危言耸听,真如此,地方官吏可要造反了。”

    都察院一向以敢说话著称,左都御史这个老大,也不白给,十分尖锐的指出问题,“皇上说古往今来的百姓得过且过,殊不知,历朝历代的朝廷也是如此,甚至有些王朝,不得不全权下放征税权,也是缘于此。”

    “呵,有些王朝……”朱载坖嗤笑道,“你说的是前朝吧?”

    “呃…,不只有前朝。”

    朱载坖不屑道:“你说的这些朕不否认,这的确是历朝历代,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历朝历代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代表我大明也解决不了?”

    “笑话!”

    “如依照你的说辞,大明就不该有今日!”

    朱载坖说道:“问题当然要正视,可正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给自己一个逃避问题的理由,好教自己心安理得。”

    “三位爱卿的担忧甚有道理,可仅仅是提出问题是不够的,朕此番召诸位来,既是为了发现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朱载坖扫视一周,淡淡道:“诸位爱卿,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