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7章 新势力的老大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17章 新势力的老大哥 (第3/3页)

题。

    今年七月份,登陆港交所,小朋汽车募资到了140亿港币的资金,也给小朋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从资金到产业布局,何小朋都很好的利用上了有限的资源。

    目前小朋汽车是新势力品牌当中的销量总冠军,而反观李兵那边,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销量同样也是奔着十万级而去,但李兵在摆脱了资金困扰之后,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像是换电,服务以及社群这些生态链上的护城河正常投入也就不说了,毕竟都还有个正常理由,但是在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产业投入上,李兵同样是消耗了不小的资源。

    例如说下半年的闻界,已经打算做起了出口业务,跑去挪威那边建设渠道了,檀锦程曾经给他的建议是目前闻界还没有这个出口的能力,没有必要浪费资金以及精力去做。

    一年卖不出去几辆车,又何必呢,以目前国内市场规模,养活闻界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新势力品牌首先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的,这方面何小朋就很聪明。

    檀锦程已经有计划了,年底之时他就会逐渐减持闻界的股票,减少在李兵这里的投资份额,有些人的老毛病确实是很难改,就像是互联网上调侃的一样,闻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李兵。

    原本很好的局势,资本也看好他,哎。

    “希望吧,就是不知道这两个月能不能完成,不过就算是到不了十万辆,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主要还是受产能跟产业链的限制。”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狂欢的一年,二次上市的小朋汽车市值都有500多亿美刀了,位居新势力第二,就连哪吒的估值都高达80亿美刀,李兵与何小朋等车企创始人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新势力目前市值第一的是李兵的闻界,市值近620亿美刀,在狂热的资本市场加持之下,李兵听不见檀锦程的意见属实太正常不过了。

    “已经很好了,十万级就可以进入到主流品牌当中了,不过毛利率与车型价格重迭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

    小朋的P5与P7,在价格上内耗严重,P5售价17万至24万区间,而P7的售价则是25到40万区间,尤其是P5激光雷达版,售价24万以上,分流了P7的用户,两大车型没有明确的差异化定位。

    用户对于P5与P7的吐槽就是P5内饰质感不及P7,智能化的宣传过度,但是两者在价格方面部分车型重迭,这给了用户在选择上人为的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既然没法选择,那就干脆不选择了,换其他的品牌也一样,20万区间的车型已经不是当年没多少可选了,尤其是星途S01出来之后,对小朋的销量有了很大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也注意到了,明年会重点进行优化的,檀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丁三石组织的饭局结束,何小朋单独约了檀锦程,虚心听取其建议,一定程度上,星途S01的推出给小朋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两者之间是竞争对手,但在造车方面,尉来又扮演着小朋汽车老大哥的角色。

    何小朋深知,小朋汽车前期走的大众市场路线是新势力当中最难的,G9推出之前他们几款车型售价均不超过30万元,哪怕是没有星途S01,小朋也要面临与BYD等等传统车型抢市场的困境。

    因此在合作上何小朋跟紧尉来的脚步,双方签订了供应链战略同盟的同时,在一些经营企业车型的经营意见方面也充分听取檀锦程的意见。

    在何小朋看来,这并非像传统车企所担心的那样企业失去灵魂,反而算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无论是同行还是供应链,除了并购而来的企业,檀锦程对于其他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并无多少兴趣,持有股份多少也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的。

    最早战略入股的企业之一八方电气,在上市过程当中檀锦程把企业的控制权重新还给了创始人,2019年的英柯医疗也是如此,包括在小米身上的投资都是有序撤退,也因此何小朋并不担心企业的控制权之争,再说他手里的股份也不少。

    与尉来签订供应链战略同盟以来,小朋整车成本下降明显,单单是电池供应方面,成本就下降了15%。

    小朋四季度市值的飙升,虽有资本市场泡沫化的因素,但是与其毛利率上升有着明显的关系,小朋汽车是目前头部新势力当中毛利率最低的。

    一季度报,小朋汽车的整体毛利率仅为11.5%,而到了三季度报出炉之际,其整体毛利率已经快速上升至13.5%,距离15%的毛利率越来越近。

    毛利率的上升,让小朋汽车的财务以及现金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那我就给出几点建议吧,首先就是产品优化上,你把P5的激光雷达版砍了吧,P7再升级一下,你要让消费者意识到P5就是P5,P7就是P7,不能让他们选择困难。”

    “另外就是你们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推进上还是要再快一些,再有就是你们这个800V高压充电架构应该也没有宣传的那么快吧?”

    何小朋尴尬一笑:“果然还是瞒不过檀总。”

    在宣传上,小朋汽车其实也有跟大嘴一样的毛病,那就是画饼严重,小朋的智驾解决方案与充电平台确实是能够做到量产,但进度的话就远没有宣传的那么牛逼了。

    这其实也不是小朋一家的问题,新势力包括雷布斯在内的,都是画饼高手,这大概是他们这些互联网人的通病吧,而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宣传就相对谨慎一些。

    尉来也会画饼,但没那么严重,按照小朋一贯的传统,量产第一个月交付能有个几百辆就算不错了,在PPT造车的年代,第一批交付个几百辆,甚至几十辆都没什么问题。

    然而,现在已经是2021年末了,所谓的量产车型,首批交付量不破千,根本就泛起不了多少水花,这还仅仅只是针对高端车型。

    “除了优化P系列之外,在G系列上也要做一些调整,走量跟旗舰车型一定要区分开来,再就是产能的问题,我认为江城工厂你们最好是能够提前量产。”

    何小朋在工厂建设方面与李兵倒是差不多,虽然初期二者都是采用的代工模式,不过从今年开始已经逐渐退出了,汽车这玩意儿,老是代工确实不行。

    “明白;对了,听说檀总你计划开放尉来的充电桩给第三方使用?有没有这回事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