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审什么审?(4k) (第3/3页)
子,篇幅在期刊论文来说,可真不算少的。期刊版面就那么多,而这篇稿子的体量,已经超出了版面正常波动的范围。
“不是,你这脑子今天是高兴糊涂了吧?直接加上去!原来是哪些就还是哪些,高总工这篇,放在第一,其他顺序往后放就行,谁的都别撤。”总编说得颇有些气愤。
高委员的稿子可遇而不可求,要是让他的稿子把别人挤下来,反倒是对高委员的不尊重,单独出一期增刊那是没必要,但是临时专门为其增加版面,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诶,对对对,你看我这脑子!”副总编抓着论文就跑了。
——
几天之后,高振东送走兴高采烈去京二医的娄晓娥,自己刚上班,就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是水利科技院的,还是他的老同学,薛崇礼。
“老高啊,没想到你这工作这么忙,居然还在关心我们水利科技啊。”薛崇礼在电话里乐呵呵的道。
高振东闻言就是一愣,没这事儿啊!我什么时候关心水利科技了,最近碰都没碰好吧。
“这……没有吧,你是不是哪儿听来的小道消息,给传走形了?”
“太谦虚可就不对了啊,行了,我们院领导要感谢你,我把电话交给他。”
高振东继续一头雾水的等着对面的听筒交接。
“高委员您好,我是水利科技院的院长,感谢您百忙之中,还潜心为我们搜集整理并推广了水锤泵这一实用技术。”院长说话非常讲究,水锤泵发明已经很久了,如果他要说是高振东搞出来的,那反倒得罪人,人家高委员缺这个成果下锅是吧?
但是说搜集整理推广,这就很客观,水锤泵就在那里,但是是高委员您慧眼如炬,从茫茫的技术堆里挑选出来,并且做好了前期工作,并找了地方上的同志做推广,这其中的意义,也不比发明来得小。
高振东这才明白过来,合着就是那两斤洋芋粉的事情啊?这件事情实在是小,他自己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因此在听到薛崇礼的话的时候,才是那个反应。
其实这事情要放到水利口这边,也不算是非常大的事情,实用技术,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不过主要是干这事儿的人身份不太一样,高振东委员,那水利科技院的院长这番感谢就是应有之义,更何况人家在这之前,在水利信息化设备方面,可是狠狠的推了自己这边一把。
“啊,这小事啊,应该的应该的。怎么,黔山的同志除了自己推广,还报回委里来了?”高振东闻言其实是高兴的,自己也许没想到那么多,但是黔山的同志把事情做得就很完整。
“这事情可不小啊,能解决实际的困难,而且是最困难的那种实际困难。黔山的同志不只是报回了我们委里,农口那边也收到了。我们两边的科研人员,正准备在你发掘的这……块金子基础上,深入研究一下,出个建设指南,并设计一些配套的标准件,让同志们用起来更方便。”
院长本来想说“这坨金子”的,但是好像觉得“坨”字儿味道总有那么几分不对,改口说的块。
而他说的后续动作,也是一个科研体系基本健全的国家该做的事情——对群众有利的,不分巨细,做扎实,做出让群众能看懂的适用条件、建设方法、适用说明等配套材料,并且把其中一些普通群众加工制造有困难的零配件做成标准件进行生产,方便群众们购买使用。
“嗯,这倒是的确方便群众了。其实水锤泵本身并不复杂,可以做成一整套,群众拿回去两头接管子就行。”高振东顺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东西结构极其简单紧凑,可以划分成几个规格,全套都标准化,易损件做成可替换的就行。
“谢谢您的建议,好了,我也不耽误你们同学叙旧了。高委员,再次感谢您的帮助。”院长很是有分寸,话带到了,效果达到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