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11章 老熟人了(5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11章 老熟人了(5k) (第3/3页)

位同志放下电话,同时也放下手边正在记录的笔,皱紧了眉头。

    他抬起头,将记下的东西递给了旁边另外一位同志:“你马上安排部署!我向领导汇报这件事。”

    领导已经下班了,他再次拿起了电话。

    “……嗯,对,振东同志主动报过来的,说是怀疑……”

    “对对……他现在不在家,在邻居家蹭……吃饭。对,就是那家……”

    “现在他的家人已经送回岳父岳母家了,他还在四合院那边等着……”

    “是!一定保证安全!是!”

    不知道领导在电话里说了什么,想来和安全脱不了干系,就算是真的,抓不抓得住人先不管,保不保得住人才是最重要的。

    两台伪装无线电工作车从京城某地紧急出发,向着南锣鼓巷附近开去。

    这两台无线电工作车看起来和普通车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都不是越野车,而是京汽厂最新生产的京汽315,只是内部就别有乾坤。

    南锣鼓巷,距离95号不太远的一个院子里,这个院子和周围略有不同的是,它的后罩是两层的。也不知道这个四合院原本就是这样,还是后来的住户自己增加的。

    总之,这个院子是95号附近300米范围内,高度相对最高的建筑之一。

    两台无线电工作车已经赶到附近,车上的同志正在紧张的交流。

    “有没有异常信号?”

    “暂时没有。”

    “我这里也没有,我们分头行动,不排除对方使用高定向天线的可能性。”其实也不排除本来就没有信号的可能性,但是做这份工作的同志们,肯定不可能这么偷懒。

    “嗯,根据发现问题的同志分析,如果有问题的话,对方为了逃避无线电监管,会使用高定向低功率设备,所以我们可以在目标区域附近搜索。”

    这是高振东的分析,毕竟京城的通监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情况和他的分析相符的话,那么对方能走的,只有这一条路。

    两辆车在一个路口分开,各自向着一条线路行去。

    在95号附近的那个后罩房二层里,一个人透过玻璃和薄薄的窗帘,正在调整设备的指向。他不敢打开窗户正大光明的直接调,只能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进行调整。好在这个设备不像发光的那种设备,不需要直接看见,中间只要没有金属遮挡物就行,这让他多多少少有些安心,至少不用露头。

    不过对于他来说,有个矛盾。

    这是6月,已经开始热了,不开窗反倒是有些有些特立独行了。但是没办法,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两难,相比开着窗子把这个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会有的定向天线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着窗子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算是一种另类的囚徒困境。

    毕竟定向天线一看就有问题,而关着窗子还多少说得过去一些。

    他调整好天线,打开了设备。

    几乎就在他打开设备的一瞬间,在这片区域转悠的两台无线电工作车就马上有了反应。

    “有信号了,不是允许使用的公用频段!”两台工作车上负责无线电信号侦测的同志,几乎同时发出了类似的判断。

    哪怕是在60年代,在城市里的某一片区域想要没有无线电信号也是不可能的,广播、电视,就这两个就已经把一个城市几乎完全覆盖。

    但不是允许使用的公用频段,这无疑就有问题。

    这也是另外一个囚徒困境。

    以当前的无线电技术来说,想要利用公用频段打掩护,那就意味着任何使用公用频段的设备都有可能接收到信号,暴露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还要承受公用频段的正常设备带来的干扰问题。

    而不利用公用频段,那在通管只要接收到信号,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盏明晃晃的灯泡,100瓦的那种。

    “有了?方向?”只要确定方向,两台车联合起来就能马上精准测出信号源方向。

    同志们看向了车上那块TN-LCD显示屏,两台车之间的数据是共享的,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联合解算出目标坐标。

    但是屏幕上的信号显示一闪即逝,丢失了。

    关闭了?不太可能,这很明显就是个窃听类设备,必定是要连续工作的。

    “还挺狡猾,跳频?跟上跟上!”工作车上的同志也是拥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的,马上就知道对方的手法,将设备工作模式切了过来。

    这一手很奏效,这年头无线电通信能玩的花活儿就那么几招,在拥有更先进设备、更宽裕工作条件的工作车面前,一切花招都无所遁形。

    “我让你跳,哈哈哈……”工作车上的同志看着建立起对异常信号的稳定跟踪的设备,笑了起来。

    但是他们没高兴多久,马上就意识到了问题好像不是那么简单。

    “不对,信号来自南锣鼓巷95号!”

    建立稳定跟踪之后,信号源马上就被联合解算出来,但是这个位置明显有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