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到达 (第3/3页)
队长贪财好色,准备在此人身上打开缺口。”
“具体计划呢?”
“吴凤翔目前在小磨山拉了一支三五十人的游击队,初步计划是给他编造一份花名册,让他带去见权沈斋,诈称自己想投靠日军,只要吉川贞佐对此感兴趣,必然会召见吴凤翔,到时候便可以”
“诈降?”崔方平挑了挑眉毛,问:“牛队长,你觉得计划多久可以初见成效?”
“这个.”牛子道想了想说,“恐怕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双方都要经过试探.”
“好吧。”崔方平叹了口气,思忖了一会说:“这样,会议结束后,你马上写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等明天张处长来了,供他参阅。”
“是。”
另一边,张义的汽车已经距离开封城不远了。
“处座,前方一公里,就是敌人的哨卡了。”
张义接过望远镜,只见一队黑衣特务,全幅武装,在城门口设置了路障,一排排的汽车停在路障前,接受着检查。
路障两侧是高高垒起的沙袋,后面架着机关枪,形成了一个火力网。
“换装。”
话音刚落,猴子就将汽车开到了一处偏僻位置,打开了车上的大包小包。
一部最新的美式电台,十几把各式手枪,一把德国Kar98K狙击步枪,几件日本宪兵和军官的制服,还有需要使用的各种证件,甚至是各种伪装精巧的窃听器和炸弹。
当然,最触目心惊的还是三颗注入氰化钾的自杀纽扣。
钱小三换上了一身沾染血迹的蓝色便服,将自己装扮成一个受伤被俘、一脸狰狞的军统特工。
猴子则是换上了鬼子少尉的制服,充当副官。
而张义郑重其事地从包袱最下面拿出了一个“人皮面具”。
上古传说中,就有易容术的雏形,据说先民在祭祀、典礼等活动时,会以颜料涂抹面目、身体,或者戴面具。
但传说毕竟是传说。
有历史记载的,说唐代出现过人皮面具。唐武宗时期,皇帝服用了方士赵归真的丹药暴毙而亡后,朝廷下令通缉此人,而赵归真就是靠着人皮面具,才逃过一劫。但这一记载真实性难以考证。
在国外,1915年,英国雕塑家制作面具帮毁容的军人恢复面容,可以视为现代意义上仿真面具的开端。
而张义用的却是硅胶。
几百年前,西班牙化学家将硅酸盐溶解后酸化制造出了硅胶。但一直到1915年前后,美国化学家发明了一种以硅酸钠为主要材料生产硅胶的方法,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于防毒面具,成为“芥子气”的吸附材料,硅胶才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张义也是耗了很大功夫才从山城找到了这玩意。用硅胶制作人皮面具,手法繁杂,涉及到取模、细节美化、固定、调配浇筑、调色等等,最后还是找了几位京剧演员,在他们的协助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强制作出了一副。
但因为没有真人脸部做倒模,仅有一张照片做参考,所以做出来的模具,怎么看都有些别扭。
但此刻顾不上那么多,能混进去则好,混不进去只有杀出一条血路了。
此刻张义将人皮面具戴上,又用化妆工具修饰后,穿上日军大佐的军服,双手交叉,行了一个标准的日式鞠躬礼:
“钱桑,黑田君,大江庸吾有礼了,请多多指教!”
大江庸吾便是新乡特务机关支部机关长。
钱桑即是钱忠,被捕的军统特工。
黑田君即是猴子伪装的日军副官——黑田三郎。
钱小三猴子二人对照照片仔细观察了一会,都觉得扮相不错,难以骗过精明的吉川贞佐和大江庸吾的熟人,但混进城去应该不是问题。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发吧!”
张义摆摆手,让猴子给钱小三戴上手铐,将他捆绑在车上,将枪支弹药电台摆放在明显的位置充当“战利品”,又取下汽车上的旗子,换上膏药旗,不加掩饰地驶上大路,向着城门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