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3章 老爷这是在怕方神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3章 老爷这是在怕方神医? (第2/3页)

几个在讨论事情的人吓了一跳。

    左春坊现在的人数不多,陆杨看了一眼,只有七人,算上他,也就是八人。一个大屋子的,寥寥几人,好在不算空旷,里面设计了三面书墙,摆放着很多书籍。

    陆杨把屋里的情况看在眼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事。往常翰林院里的修撰编修们,升迁也是有路径的。

    翰林院里侍读侍讲的位置毕竟有人数限制,那么多人,只能往这些机构里放一放,等历练完,便可以提到别处。

    像是他,原本该走的路便是先到詹事府或者国子监这些机构待个几年,等找到机会后,便升到六部,然后一步一步往上走。

    如今他这也算是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了。

    收起心思,陆杨看向几人,与几人打起了招呼,态度温和,丝毫没有身处陌生环境的胆怯和不安。

    不过陆杨看几人或许觉得陌生,但这几人看他,可就不觉得陌生了。

    “陆坊学,您身子好些了?”一位鬓间花白,留着一抹长长胡子的憨厚男子走了过来。

    陆杨看着那人,点头笑道:“好些了。”

    另外几人见有人上前说话,便也走了上来,几人寒暄片刻,陆杨也把几人认全了。

    先前与他说话的,是比较善谈的余飞彦,担任左庶子一职。

    之前陆杨未过来时,这里的事便暂由他管着。

    余飞彦的年龄不小了,他在这里待了几年,见到陆杨这样年轻,其实心里也挺复杂的。

    陆杨今年才二十一,便已经坐上了这个位子,还去工部历练过,而他们几个,有的已经四十多了,却还在这里等着机会。

    另外几人性子比较沉闷,与陆杨说了几句后,便开始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

    余飞彦对左春坊熟悉,便带着陆杨在周围逛了一圈,顺便跟他说说关于左春坊里的事。

    由于皇上还没有立太子,他们现在,就是看看书,纂修典籍,与在翰林院时所做的事差不多。

    陆杨之前便了解过这些事了,这会听余飞彦这样说,也没有惊讶。

    其实这样的清闲工作,对他而言,是好的。

    没一会,两人逛完,便回了之前的屋子。

    屋里很安静,另外几人都在翻着书看,时不时动一动笔。

    余飞彦跟陆杨说了一声,便也去忙自己的事了。

    陆杨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从带来的篮子里拿出自己用惯的毛笔和镇纸等东西。

    左春坊没有翰林院热闹,来来去去就那几个人,因为与他们年龄相差有些大,陆杨也不知道要跟他们说些什么。

    也正是因为他们年纪不小,话也不是很多,一大半时间都在做事。

    屋里有些过于沉闷了。

    陆杨原本还想着摸摸鱼,看看书就行的,但这样的环境,摸鱼久了,也没有意思。

    想了想,陆杨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

    他去旁边找了本《大学》,打算把里面难懂的词或字句注释一下。

    反正他现在时间也多,等弄好了,可以让人拿到书坊,让人多去印一些,对那些将要考科举的学生也好。

    不过科举考试,更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对书籍字句的理解。

    陆杨也没有逐字逐句地解释,只是在稍难的地方点一点。

    这样对那些学生好,对他也好。

    这样一来,他的工作量便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说,他不过是在看书时,顺便动笔写一写而已,根本废不了多大力气。

    他看书速度不算快,但到中午时,他便把《大学》给注释完了。

    此时,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张纸。

    一张甚至有一半还未写完的纸。

    盯着自己写的那张纸看了好一会,陆杨才颇有感悟地暗叹自己果然不适合做教书的活。

    他琢磨了这么久,才弄出了这么点他觉得好像有些难的字。

    是他太聪明了?

    陆杨纳闷地把书又重头翻了一遍,结果纸上也没添几个字。

    等到散值时,他才勉强把那张纸写满。

    这过程,简直比他做卷子还要累人。

    虽然是这样想,但他到底还是选择了坚持。

    只要觉得写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