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陈矫 (第2/3页)
得到救援,将成为曹操在东南的屏障,使孙策不能北图。
既能保徐州安宁,也能让还没归顺的诸侯,看到曹操的仁德而降服。出兵相救是成就王业之举。
坐实了陈登是独立性很强的诸侯,虽遵从朝廷,但并不是曹操的小弟。
曹操没当陈登是必救的自己人,陈矫等广陵人,也没认为自己是曹操的部下,而是以诸侯之间的利益关系求救。
陈登、陈矫认为孙策攻打广陵郡,不只是两家的私人恩怨,而是对曹操有图谋之心,并向曹操表达了这个看法。
虽然陈矫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曹操也有自己的难处。
袁绍随时将大举南下,相对袁绍大军,曹操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分兵去救,很可能影响主要战场战局。
孙策和陈登一样,名义上也是服从朝廷的,如果出兵救陈登,就将会与孙策军交战。
双方翻脸,孙策就真有背袭其后方的风险。对此时的曹操而言,宁可牺牲陈登,也不能招惹更强大的孙策。
所以,曹操仍不愿意出兵救广陵。
但他听了陈矫的话,看出这是个人材,就想留下他。
家国正在遭受战火的摧残,而我的使命是来奔走请援的。
即便我不能像春秋时期的申包胥那样,在秦城外哭七天七夜,滴水不进,求到援军。
也不能忘了,切开自己肚子,把卫懿公仅剩的一颗肝脏放进去,把自己做成卫懿公棺材的弘演的忠义啊!
曹操见陈矫忠义,被其折服,分出兵力救援广陵。
陈矫辛苦请来的曹操援军,还没抵达广陵,陈登就自己把孙权大军打败了。
孙权大军又攻到了广陵要塞匡琦城。
陈登悄悄跑到匡琦城西北十里远的地方,修筑起一处军营。
然后在军营南,让士兵收集来很多柴禾,扎成两束一排,每排间隔十步的距离,排成大军正在行进的长蛇阵的样子。
等到天黑了,就将这长排的柴束全部点燃。
看着就像有援军打着火把出营,来救匡琦城。
又让匡琦城里的人,跑到城楼上大声欢呼贺庆,做足了欢庆援军到来的戏份。
陈登真不愧是位通才,连对战争心理学也是深有心得。
因为前次攻打匡琦的孙军大意,遭受陈登奇袭,这次的主帅孙权很谨慎。
但正是这份谨慎,也是可以利用的。
陈登和上次反其道而为之,利用孙军的这次谨慎,故布疑兵。
果然,匡琦城外的孙权上下,看到了那宛如行军的长蛇火光,真以为曹操的援军到了。
想必孙军攻打匡琦城,也有了段时间,有些疲惫。加上上次惨败的阴影,或许还有对年轻的孙权才能的不信任因素,孙军望火惊恐自溃。
“陈矫后来又历任彭城、乐陵太守及魏郡西部都尉。”
“一次,曲周县有一位百姓因父亲患病,未能治愈,于是献牛为祭牲来作祷告,结果被县令处以死刑。”
“陈矫知情后,认为此人是一名孝子,便下表赦免其罪。”
“不久后,陈矫升任魏郡太守。”
“当时郡中讼狱事案繁多,被囚禁的犯人数以千计,而且过了几年仍保持着这种情况。”
“陈矫认为周代有三典,汉初有三章之法,可见国家必须在刑典方面有所根据,才能作出妥善的裁判及执法。”
“如今为了免却判决罪名方面的繁务,竟将所有犯人一概囚禁起来,而从没想过长期囚禁犯人所积累下来的其它问题,实在是很荒谬的事情。”
“陈矫于是凭自己的力量,将郡中所有罪状都逐一验证,并即时作出了合理的裁决。”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引大军西征马超,陈矫奉命担任丞相长史。”
“曹操班师后陈矫再次回到魏郡,转任丞相西曹属。”
“后来又随军进攻汉中,回朝后迁任尚书。”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在邺都的群臣都认为要让太子曹丕袭曹操爵位的话,必须等待一份天子正式的诏命才可实行。”
“陈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