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孙权 (第3/3页)
将曹仁,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前往救援,
正好碰上汉江洪水暴涨,关羽用水军将于禁率领的三万多步骑兵全部捕获,并押送至江陵,
只剩下襄阳城未攻下。孙权心内畏惧关羽,对外又想讨伐关羽向曹操表功,于是写信给曹操,
请求讨伐关羽来效力。曹操正想让关羽与孙权互相争斗,就叫驿站传送孙权的书信给曹仁,
让曹仁用箭将信射出城给关羽。关羽看信后犹豫不决,但未撤围。同年闰十月,孙权征讨关羽,
先是派吕蒙领军袭击公安,俘虏公安守将士仁。吕蒙率军至南郡,南郡太宁糜芳献城投降。
吕蒙占据江陵,抚恤那里的老弱兵民,释放被囚禁的于禁。孙权命陆逊另率军攻取宜都郡,
得到秭归、枝江、夷道后退军驻守夷陵,固守峡口,以防御蜀军的进攻。
关羽还军当阳,向西退保麦城。孙权派人前往诱降,关羽假装投降,在城楼上树起旗帜,
摆置草人迷惑孙权,自己乘机逃走,兵士们都散离,只有十几名骑兵跟随他。孙权先派朱然、
潘璋在关羽的必经之路截击。十二月,潘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抓获到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于是孙权平定荆州。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尊号魏文帝,改年号为黄初。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
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秋七月,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孙权派遣使者致信请和,刘备盛怒拒不答允。孙权命令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率朱然、
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所部五万人马抵御刘备,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出使魏国。
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驻军在巫县、秭归一带,被蜀将吴班、冯习等人在巫县击败。蜀军进军秭[zǐ]归,
并派遣使者诱降武陵的少数民族部落,授给他们印信,答应封赏他们。于是各县及五溪一带的夷民皆叛吴降蜀。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春正月,刘备率军返回秭归,将军吴班、陈式率领水军驻扎夷陵,
沿长江东西两岸安营扎寨。陆逊帐下将军宋谦等攻打蜀军的五个兵营,成功攻破后并杀了蜀军守将。
二月,刘备自秭归率领众将进军五溪,镇北将军黄权督率江北各军,在夷陵道与吴军交战。
蜀军分头占据险要地方,前后连设五十多个兵营,陆逊根据各营轻重派出相应兵将抵抗。
夏六月,秭归十余里外出现黄气,有几十丈宽。此时,吴将陆逊令全军将士每人拿着一把茅柴,
用火攻的办法攻破蜀军的营寨。顷刻间形成熊熊大火,陆逊便率领各军同时进攻,斩杀了蜀将张南、
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人,攻破蜀军四十多处营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走投无路而被迫请降,
而刘备也只得从猇[xiāo]亭退回秭归,由陆路撤回鱼复县,并改鱼复县为永安县。孙权派遣将军李异、
刘阿等人继续追剿蜀军,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黑夜逃走,只有驿站里的人自动挑担兵卒扔下的铠甲、铙钹
在隘口烧化以阻断追兵的道路,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蜀军船只军器、水军步兵的物资,
一下子全都丢失殆尽,兵卒尸体随水飘流,拥塞江面而下。孙权听说刘备驻屯在白帝城后,
徐盛、潘璋、宋谦等争相上奏请求再出兵进击,擒获刘备,孙权与陆逊、朱然等人商议后决定将兵撤还,
派遣使者求和。刘备答应求和,并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议和,夷陵之战就此结束。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黄武七年(公元228年)间,孙权致力于排除外患、安定内部。
因戏口守将晋宗杀死将军王直后率领部下逃奔投降了魏国,继而魏国任命晋宗为蕲春太守,
屡次侵犯吴国边境,于是孙权命令将军贺齐率领糜芳、刘邵等袭击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