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高顺 (第3/3页)
备和关羽的影响力足够大,曹操放弃杀张辽的念头。从原文可知,出现的是第二种结果。
彼时,刘备开口为张辽担保,关羽更是以自己的性命作保证,期望曹操饶张辽一命。显然,此二人竭尽全力想留下张辽。
而那时的曹操,十分赏识刘备和关羽,况且刘备与关羽并未宣称投靠曹操,双方是合作关系。
所以,曹操正好借此机会与刘备、关羽交好,试图将二人招揽到自己麾下!
设想一下,刘备和关羽对张辽极为重视,倘若曹操不顾这两人的情面,将张辽杀掉,刘备和关羽怎会心甘情愿地归顺?曹操又如何能招降他们二人呢?
由此可见,自刘备与关羽站出来为张辽担保那一刻起,张辽的性命便有了保障!
尽管曹操对张辽辱骂自己一事极为愤恨,但身为一名合格的主公,他不会因小利益而损失大局,不会因一个张辽而与刘备、关羽结怨,因此他只得放走张辽。
曹操不但没有为难张辽,还亲自为其松绑,又给张辽披上衣物,还封他做了关内侯,这可算是给足了刘备和关羽的情面。
然而,尽管曹操这般给刘备关羽面子,张辽却公然让刘备关羽难堪,他马上就归降了曹操,把刘备关羽抛在了脑后
吕布战败身亡之后,曹操把高顺处死了,可为何却把张辽留了下来呢?
简单来讲,曹操处死高顺,是由于没人替高顺担保,并且高顺一心求死,曹操也就只能动手了。
而曹操不杀张辽,是因为刘备和关羽出面担保,为了不与这两人结怨,曹操只好放过张辽
高顺的出场公元196年,吕布的下属郝萌在袁术的蛊惑下发动了对吕布的叛乱,在一个宁静的深夜吕布突然被外面的嘈杂声惊醒,突然发现有人兵变,他和夫人来不及收拾衣冠不整的逃出府衙直奔高顺的大营。
高顺见吕布如此狼狈便问吕布何人叛乱,吕布完全不知只说到听闻有河内人的口音,高顺立刻判定是郝萌,然后高顺立刻带着陷阵营前去平乱,只用了一晚上时间就平息了叛乱斩杀了郝萌。
虽然吕布知其忠义却始终对高顺弃之不用,甚至后来剥夺了他的陷阵营兵权给魏续,到有战事来临时才将兵权还给高顺,但高顺却仍旧对吕布忠心耿耿,每次打仗时依旧冲锋在前的忠诚。
建安三年,吕布再一次依附于袁术,由于他买马的金子被刘备劫掠,所以派遣高顺和张辽攻打刘备
此时,高顺为主将,张辽为副将,战场上高顺巧妙布局,身先士卒将刘备集团打的节节败退,纵使刘关张三人使出全力依然不是高顺集团的对手。
无奈的刘备向曹操求援,曹老板派出夏侯惇前来应战,夏侯惇此战不但未能挽回败局还失去了一只眼睛从此变成独眼将军,随后高顺占领了小沛并俘获了刘备的妻子,刘备被迫投靠了曹操。
可是这一战也为高顺引来了杀身之祸,曹操亲自出征攻打吕布,吕布集团奋力抵抗一时难分胜负,在关键时刻吕布不采纳陈宫的建议,导致水淹下邳,最终兵败,高顺、陈宫等人均被曹操擒拿。
在白门楼上,吕布求曹操放自己一马,曹操不允,张辽靠着关羽求情投降了曹操,只有高顺一言不发直面死亡,最终高顺被绞死。
他都能原谅害死曹昂的张绣和贾诩却原谅不了一个职业军人?至于曹老板为何执着杀高顺或许早已沉寂于历史。
高顺的一生,是一个拥有职业军人素养的良将的一生,他不爱财、不爱酒、不贪污腐败、能身先士卒,他的军事才能足以比肩张辽,政治智慧亦不逊陈宫,却因对吕布的绝对忠诚而困守道德枷锁。
高顺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价值维度:即便所托非人,坚守信念本身即是超越成败的精神丰碑。
这种矛盾性,使其形象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悲剧美感,假设曹老板惜才,放过高顺,三国中期将会出现一个超越五子良将的名将,可惜历史不容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