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沮授 (第2/3页)
。而且朝廷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不在于强弱。曹操法令严明,不是公孙瓒之辈。现在放弃万安之策,兴无名之师,我为您感到忧虑。”
郭图等反驳认为,袁绍攻打曹操,不存在师出无名。而且文臣武将都竭力尽忠,如果不早定大业,是思虑的过失啊。
还向袁绍列举了吴国、越国的兴衰存亡的例子,认为沮授的计谋很持重,但不够随机应变。袁绍听罢,听从了审配、郭图的意见。
官渡之战前夕,沮授会见其宗族之人,大散其财并说:“如果战胜的话,我们威无不加,如果战败,我们自身不保,真是悲哀啊!”
弟弟沮宗说:“曹操的军马不如我们,你为什么要惧怕呢?”
沮授回答道:“以曹操的智谋,又有天子这一资本,我军虽然攻克公孙瓒,但军士疲劳,将军骄横,军队的破败就在这一战了。现在就和扬雄所言的‘六国蚩蚩,为嬴弱姬’的情况一样。”
公元200年,袁绍进军黎阳,派遣颜良在白马津攻打刘延。沮授向袁绍进谏道:“颜良性格狭隘急促,虽然骁勇善战,但不可以独自指挥。”
袁绍不听。曹操援救刘延,和颜良激战,后来打败并斩杀颜良。
曹操攻破袁绍派遣的刘备、文丑等人的队伍,还师官渡。沮授建议发挥袁绍占据北方,物资财货优厚的优势,避开与曹操军队的正面激战,拉长战线,徐徐图之。
袁绍不听从。袁绍军将要渡河时,沮授认为应该留守延津,分兵前往官渡,如果战胜,不耽误迎敌,如果有问题,还可以撤退。
袁绍不听从。沮授在过河前感叹道:“为首者野心勃勃,部下只知贪图功名,悠悠的黄河,我的命运将如何?”
于是以生病为由请辞,袁绍痛恨他,故将沮授所辖部队划分给郭图。
袁绍挖地道准备袭击曹营。于是曹操在营内挖掘深沟来阻挡,又派遣奇兵袭击袁绍的运输车,取胜并焚烧了袁绍的军粮。
曹操与袁绍相持已久,百姓疲惫,很多投靠了袁绍,军队缺少粮食。
恰逢袁绍派遣淳于琼等带领万余人迎接从北来的运输车,沮授劝说袁绍:“可以派遣蒋奇另外带兵作为友军在外围突击,以此来切断曹操的包抄。”
袁绍还是不听从。淳于琼驻扎在乌巢,离袁绍军队四十里。曹操让曹洪留守,亲自率五千骑兵夜袭淳于琼,袁绍派兵救援,失败逃走。
曹军打败淳于琼等人,全部斩杀。曹操还军,还未到营地,袁绍将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投降。袁绍军大溃败,袁绍和袁谭骑马渡河逃走。
袁绍逃走时,沮授没来得及渡河,被俘虏后见到曹操,曹操劝降沮授,让他与自己共谋大业。
沮授以宗族性命皆在袁绍之手拒绝。曹操感叹:“如果早点得到沮授,平定天下就不足为虑了!”后沮授意图逃跑,返回袁绍处,被曹操所杀。
沮授原名元让,字沮授,他的才智为袁绍阵营增添了不少光彩,年轻时沮授在冀州做官,以机智和口才声名鹊起。
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应对突如其来的局面,沮授总是能从容应对,有人说他是那个时代最接近“谋士”的人物之一,聪明果断,见微知著。
沮授的真正崭露头角是他进入袁绍阵营后,在袁绍的多次战略决策中,沮授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且常常能一语中的,帮助袁绍赢得了不少战役。
他在官渡之战之前提出的“联合抗曹”计划,虽说最后这一计划并未完全实现,他提出的见解却精准地预测了曹操的军事动向。
尽管沮授的谋略为袁绍带来了不少好处,袁绍却始终无法完全信任他,从沮授的立场来看,袁绍显然是一个疑心重的主,屡次因小事怀疑沮授。
沮授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该成为袁绍心头的疑虑,这或许正是他一生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