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销售困境,汉唐服饰 (第1/3页)
泰山路人民服装厂。
初战告捷的喜庆气儿还没散尽,空气里却已扎扎实实闻到了迫近的硝烟味。
喇叭裤的生产已经开始了。
源源不断的产出是必然的。
产出后热销也是必然的。
但是……
怎么销售呢?
这事让钱进挠头。
他记得在小鬼子的电影《追捕》上映后,喇叭裤就在国内开始热销了。
他还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上映后,蛤蟆镜在国内也会热销。
他也记得——好吧,这个不太清楚了,似乎是《血疑》在国内播出后,蝙蝠衫才开始热销的。
蝙蝠衫的热销具体是不是跟这部电视剧有关他印象模糊了,但印象清楚的是,那部小鬼子电视剧的女主角叫幸子,因为在他小时候,还有大人把蝙蝠衫叫做幸子衫。
当然后面两样产品的产出不着急。
当下最要紧的是得把喇叭裤的销售渠道问题给解决掉。
因为《追捕》马上就要上映了!
他在《大众电影》这本杂志上已经看到了关于《追捕》的宣传,差不多就在本月26号,《追捕》会首先在首都的部分影院进行播放,然后根据反响会扩大播放。
这个反响还用说吗?
钱进不知道具体反响会多热烈,反正他曾经在前世刷短视频的时候刷到过大概介绍,说当时这部电影引发了国民级的追捧,甚至引发了好些专家学者对于男子汉气概的话题讨论。
他之所以记得这件事,是因为他刷到的视频跟他的影视偶像唐国强有关。
唐国强同志有一段时间被称为奶油小生,当时视频里拿同期电影明星高仓健和他的杰作《追捕》来进行对比,所以钱进记住了这部电影和它造成的影响力。
不过这事他挺搞不懂的。
穿越过来后他看过了唐国强的电影,一部是1975年的八一厂战争片《南海风云》,唐国强饰演男主角于化龙,一名出色的战士。
然后是去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叫《走在战争前面》,他在里面也饰演了一名战士。
怎么后来拍了《小花》和《孔雀公主》后,他就成了奶油小生呢?
这个疑惑也不着急解开。
还是那句话。
《追捕》快要上映了,喇叭裤要热销了。
现在他手里有喇叭裤,可他要合情合理的进行销售并不容易。
在当下这个计划经济时代,所有服装厂都是集体所有制——不管是国企大厂还是小集体企业,这样服装的销售流程需严格遵循国家指令性计划。
这方面钱进很熟悉。
他毕竟是供销单位的领导。
正常来说,像他们办起了一家小集体企业,那么要想销售产品首先得进生产计划与审批流程。
生产计划靠计划指标下达。
这方面大国企服装厂是根据轻工业局分配分配的年度/季度生产指标制定服装产量,同样原料采购也需凭计划调拨单获取棉布等配额物资。
小集体企业相对灵活,是由区县级的生产计划委员会来分配生产指标、制定服装产量。
这事很麻烦,走流程要很长时间。
钱进利用人脉钻了个空子,他没靠生产计划委员会获取配额物资,而是自己想办法搞到了布匹纽扣针头线脑等各类生产资料。
这样他可以尽快生产了。
生产出来却不能随便销售。
为什么张红梅看到喇叭裤、得知自己要带队生产喇叭裤后会先问他‘过审了’吗?
因为不管大小服装厂,其生产的服装款式、数量、用料标准都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禁止私自改动设计或超计划生产!
这事对钱进来说很简单。
他们这里的小集体企业生产服装产品归二轻局管。
很巧。
魏香米的男人就在二轻局上班,所以这个审批确确实实过审了,而且过审的很快。
但要销售起来,魏主任的丈夫可没办法了。
钱进得自己使劲也只能由他使劲。
因为服装下线后要统一调拨给国有商业系统!
比如区县的百货公司,这方面承担超70%的服装统购任务,他们按计划价格收购后分配至零售网点。
再比如供销合作社,这负责农村地区销售。
企业需将产品交付基层社代销点,由供销社统一定价分销。
钱进作为市供销总社的后起之秀、领导层冉冉新星,要解决自家商品的销售渠道自然不成问题。
可是他不想这样销售。
很简单。
利润会被拿走!
他还指望喇叭裤给泰山路人民服装厂赚到第一桶金呢。
这样怎么办?
只能走特许自销范围!
根据他查到的政策,国家规定计划外超产产品可申请自销,但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第一,提交产品清单和成本核算,由区县级政府批准销售许可。
第二,仅在指定场所,比如工厂门口展销部销售,禁止跨区域流通。
这事跟人民流动食堂可就不一样了。
人民流动食堂也不能随便摆摊卖吃的,但规定活泛,只要别在人家国有饭店小吃店早餐店之类的店铺门口摆摊就行了。
服装的销售场所不一样,只能在泰山路人民服装厂门口卖!
钱进想想这事就挠头。
这算什么事嘛。
他还想赚第一桶金呢,只在自家厂子门口摆摊算什么销售渠道?
可他不敢像指挥人民流动食堂那样去自如销售服装产品。
违规对外销售视为“投机倒把”,涉事企业将被没收所得并削减下期原料配额。
而未备案产品流通更是可以导致企业负责人行政处分。
这事徐卫东门清,早就把违规处罚结果告诉他了。
钱进无奈。
要想赚钱,似乎只能去黑市了。
他对黑市倒是熟悉,问题是黑市能卖出多少东西?
服装这玩意儿,销售起来还是靠走量来盈利的。
还好,他知道自己有时间解决这问题。
因为即使《追捕》上映,喇叭裤热销了,可其他服装厂要生产这款裤子也需要挺长时间:
所有服装厂的经营模式都依赖“生产-统购-计划分配”三级体系,得先有生产计划,他们才能生产。
反正根据钱进估计,整个1978年海滨市不会有服装厂生产喇叭裤跟他们竞争。
至于广粤市场上已经少量出现了喇叭裤这件事?
他不怕。
《追捕》一旦上映,那点销量会被当地青年迅速吃下。
另一个僵化的经济市场也保护了他。
海滨市各大商城供销社想销售喇叭裤也不是随意能销售的,没有领导审批,这些商品想进入市场?
做梦呢!
时间流逝,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服装加工厂进入了紧张的试生产阶段。
张红梅师傅和她的同事们倾囊相授,耐心地指导突击队员如何裁剪、缝制喇叭裤。
队员们学得很快,从最初的生涩到逐渐熟练,效率不断提高。
本来按照张红梅的计划,十天交付第一批五百条裤子,相当于一个女工一天只要生产一条裤子就行了。
这生产效率很低下,可是钱进狠抓质量。
他是要打响品牌的!
他提前布局服装产业,就是要做出改革开放后国产第一服饰品牌。
以后是要跟国外各大名牌打擂台的。
但即使钱进要求了极高的生产质量,依然是只用了一半时间,5日下午,第一批喇叭裤完工了。
五百条喇叭裤!
傍晚,下班回来的钱进亲自验货,从裤型、针脚到拉链,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女工们很有信心。
绝对没问题。
因为每一条裤子她们内部已经验工了十遍以上!
“不错,质量很好!”钱进最终满意地点头,“张师傅,您是真会带徒弟,教得真好!”
张红梅很谦虚,说:“这是咱姑娘们聪明伶俐,学得快。我看她们中不少人很有缝纫上的天赋,用不了一个月两个月,都是喇叭裤生产工作上的师傅。”
然后她又热切的问钱进:“钱总队,您说这些裤子咱们能给国家创汇多少钱?”
钱进没想到老同志对为国创汇这事有如此大的执念。
他讪笑道:“张师傅,你忘记咱们生产理念了吗?人民需要……”
“我没忘记,我肯定忘不了,可我更知道咱们国家现在需要外汇呀!”老同志有些语重心长。
“别看我退休了,可我一直关注国家纺织业的发展,也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