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服装厂打造根基,鼓足干劲产风衣 (第2/3页)
或许是出于对劳动人民智慧的信任,或许是喇叭裤的顺利生产给了他信心。
反正风衣生产早就跟着喇叭裤在他的服装生产规划中了。
本来按照他的计划,是明年再生产风衣。
给喇叭裤留三个月的生产时间,也让女工们拿喇叭裤练手三个月。
结果如今张红梅和女工们催的急,他把风衣拿出来了。
却发现生产起来难度比他想象中大的多!
“这还没算裁剪和缝制的功夫。”金春花放下铅笔,双手按在图纸上,目光如炬地看向钱进,“制版放码,这一件风衣,拆开了得有十七到二十片纸样!”
“这跟喇叭裤完全不一样,喇叭裤多简单的东西,而风衣呢?这比什么劳动服工作服困难多了,喇叭裤更不能比,正儿八经能跟他比的是西装!”
张红梅研究着风衣点头:“是的,这衣服的制版放码是个工程,领面、袖袢这些小零碎都得单独出样。”
“人家缝份加放有讲究,下摆折边的地方,得加放三公分半;要走明线的地方,加放一公分七。差一毫,缝出来就拧巴。”
钱进叹了口气:“这么困难吗?”
张红梅使劲一拍桌子:“还是刚才的话,技术难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布料难啊,这主料加上辅料,咱们去哪找货呢?”
“国棉六厂的情况我了解,我们厂里可生产不出这种材质的主料。”
钱进说道:“可是,咱不需要人家这样的料子呀,咱们是有多大的锅蒸多少饭,有多大的屁股穿多大的裤衩。”
“还是当初生产喇叭裤时候的那句话,咱们的竞争对手不是洋鬼子小鬼子那些服装厂,而是国内的服装厂。”
“咱们找不到的布料,他们也找不到。”
王丽娟在旁边快人快嘴的说:“就是,再说了,师傅,咱们现在老百姓哪能穿得上风衣?更别说这样的进口风衣了。”
“就算有合适的料子能怎么样?一件风衣成本三十块,赶上一个新工人满勤月的工资啦,这能成吗?这卖给谁去?”
其他人闻言纷纷点头。
钱进暗道你是真不了解行情,服装这东西水很深,别说一件衣服是一个新工人满勤月的工资了,以后有的是一件衣服是一个老工人全年工资然后人家还不愁卖!
当然这是以后,而眼下是当前。
他也点头。
金春花抚摸着风衣说:“咱的料子撑不起这个样式来,怪可惜的,这是一件好衣裳。”
她把这件米黄色风衣挂到了简易衣架上,女工们不干活了,摘下套袖上来围观。
风衣在简易衣架上更加挺括、精神,像一面无声的旗帜。
女工们纷纷想伸手触摸。
张红梅用严厉的目光制止她们,还是钱进摆手:“同志们感兴趣,就让同志们随便摸吧。”
“她们是种子,以后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来的都是这种风衣果子。”
厂长发话了,张红梅只能点头。
年轻的姑娘们纷纷上手触摸风衣,说话的声音如梦似幻:
“咱以后能生产这样的衣服?”
“我要是给俺弟买一件就好了,俺弟穿这个肯定精神。”
“这可比喇叭裤拉风多了……”
“张总师、金工。”钱进这边与两位老师傅继续交谈。
两位老师傅看向他,看到他闪亮的眼睛里好像燃烧着一簇火苗。
钱进说:“您二位说的这些难处,桩桩件件,都在理。成本高、工艺繁、主料辅料供应上还没影儿……”
“这些困难大山,我看见了。”
“可是我们其实不是一群泥腿子,我们也不是一切全靠自己琢磨,实话实说,有参考书可以学习!”
钱进将手伸进手提包,掏出一个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比巴掌略大的册子。
那牛皮纸边缘已经磨损起毛,显然是经常被摩挲。
这是钱进特意找的一张牛皮纸,为的就是让人感觉这本册子确实很珍贵,被人反复包裹反复打开观摩学习过。
他将册子轻轻放在张红梅面前那画满分解图的木案上,推了过去。
牛皮纸摩擦着粗糙的木纹,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氛围拉满了!
钱进说:“您二位先看看这个。”
张红梅布满皱纹的脸上掠过一丝疑惑。
她拿起册子,解开系着的细麻绳,翻开略显粗糙的封面。
扉页上,一行清晰的油印字跳入眼帘:《军用及民用风衣标准化生产工艺指南兼多款式设计方案(试行)》。
她的手指猛地顿住了。
金春花可是风衣和西装这种西式服装方面的行家,她在国棉六厂负责过生产简易西装,所以看到这种书籍顿时激动起来。
她几乎是一把抢走了这本书,急切地翻动起了书页。
纸张是那种特别精细的玻璃纸,带着特有的灰黄色泽,上面的内容无比清晰、精准。
一幅幅结构分解图,线条干净利落,标注着精确的尺寸和角度。
一张张工艺流程图,用简洁的方框和箭头标示出从验布到质检的完整路径。
清晰的表格罗列着原材料规格……
她翻到最后看向风衣款式。
太多了!
一张纸正方面就是一款风衣款式,然后有几十张之多!
而且每一款的关键工艺控制点还被特别标注了:
这一款门襟多层重叠,前中线需外移2cm避免过厚。
那一款袖笼拼接处对位刀口调试要点。
还有一款的背部防风片(枪挡)的平针缝固定方法在某页有详细描写……
金春花看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
她的指腹划过那些冰冷的数字和图示,眼神却越来越亮,像干涸的土地遇到了甘霖。
她看得极快,又极仔细,嘴唇无声地翕动着,迅速的默念那些精确的工艺参数。
张红梅跟着看。
她们都是行家,看完了以后一件风衣的生产过程就在心里朦朦胧胧的成型了。
这样老师傅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死死盯住钱进,里面翻涌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哪里来的?钱总队,你你,我是说这个、这手册……这手册……”
王丽娟好奇的问:“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这是有咱们工作的指导纲领了!”有个姑娘笑吟吟的说。
张红梅奋力点头:“娜娜说的一点没错,有了它就不一样了。有了这本书,咱们厂里生产个风衣一点技术问题都没有了!”
她又问金春花:“老姊妹,是不是?”
金春花大声说道:“是,一点没错!”
她站起身来,佝偻的腰背似乎都挺直了几分,脸上焕发出一种久违的光彩,仿佛瞬间年轻了十岁。
这种书在她们老裁缝眼里就是一本武功秘籍。
偏偏她金春花打小接触西式服装的裁剪,这本秘籍可算是跟她对口了。
她要过册子再次翻阅,这次翻阅的很快,纸张哗哗作响:
“你们看,这是哪里来的书?人家这书写的真好,验布的标准、裁剪的刀口标记位置、缝份加放的具体尺寸、主体缝合的步骤、里布装配的缝份和吃势要求……还有这些关键控制点!”
她用力点着册子上关于门襟外移、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