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课题攻关,功成惊天下 (第2/3页)
问了一句,“你说十杆里不见得有一杆合用的,是哪些方面不合用?”
赵士祯说道:“射出去的远近。每杆铳的铳管大小总有些微差别,弹丸大小也有些微差别。有的装不进去,有的装进去就显小,只和鲁密铳一般远。”
李成梁眼睛又亮了一些:“那也成啊!”
就算射程一样,射速快了呢!至于说战场上乱中出错什么的,多备一点,训练精熟一点也行啊。
朱常洛知道精密制造不是仓促之间能弄成的,他忽然想起那个著名的故事。
制造精度的问题又不是大明独有,在西方也一样。赵士祯他们对朱常洛所说的子弹的解决方案是滑腻的油皮纸,西方好像也干过在子弹上抹猪油牛油这种事。
虽然只是为了润滑,但最后成了宗教亵渎笑话。
朱常洛又看着圆圆的弹丸,这种形状自然也与他熟悉的子弹形状相去甚远。
他想了想之后,觉得仍旧该试一试再说。
于是他吩咐道:“拿笔墨来。”
赵士祯还以为他是想写手谕去安排资源解决他所说的几个位置,没想到皇帝提起笔之后开始画了起来。
朱常洛先画的是子弹。
没什么空气动力学的概念,但锥形弹头与尖锐的箭矢自然是异曲同工。
弹头的底部,他也改成了凹进去的一个半球型,留着一圈薄薄的边缘。
后面才是火药,整体前窄后宽。
而子弹外壳和底部,他都在旁边注了一下:铜铁壳。
继而子弹底部中间又画了个小点点,标准:燧石。
赵士祯懵懵地看着这个图样,看了看皇帝说道:“陛下,以油纸包,击发时火药尚可将之几乎燃尽,再倒一倒铳管内药灰沫便可。若是铜铁壳……还有这燧石放入弹内……”
“不忙。”
朱常洛又换了一张纸,画着另外的结构。
就算不是火器专家,毕竟已经琢磨这件事好几年了。既与赵士祯他们深入交流了解,也通过百家苑那边琢磨了好多年的自然科学。
朱常洛画着简图,赵士祯他们就会有后续的考虑。
现在无非解决那两个问题:枪管和子弹口径的稳定性问题,燧石点火的材料问题。
定装子弹绝对是方向。如果现在口径精度问题不好解决,那么就通过火药爆炸能量利用效率来解决。燧发的观念既然有了,那么用撞针在子弹内部引爆火药,无非就是去寻找更合适的击发物而已。
朱常洛先画了一个玩意,看着赵士祯问道:“知道这是什么吗?”
赵士祯有点迷糊地看着皇帝:“这臂钏……”
“冶铸那边,专门试制这韧钢臂钏,就叫它弹簧吧。”
所谓臂钏,是女子穿戴的饰品,正与弹簧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或金或银罢了。
枪械里弹簧更好用,朱常洛决定让他们攻克这个课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