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1章、君臣共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1章、君臣共治 (第1/3页)

    国情自然在随时间而变化着,眼下众人无非还琢磨着皇帝话里的深意。

    汪应蛟不在乎那个,他认为皇帝说得对,说得实在。

    “若说有不同,臣以为最大不同便是水利善政!臣昔年巡抚天津,田地草莽丛生,地方百姓说是盐碱地,无法耕种。臣琢磨着,这是缺水。其后便率百姓开垦水田五千亩,亩产虽只四五石,却总比荒着好。改任保定后,奏请卫所垦荒,得田七千顷,天津军饷为之大缓。”

    听起来像是在表功,但汪应蛟想指出的正是朱常洛说的那个基本点:学以致用,皇帝和百官都应认识到国之存在是要先为民。

    “这水利善政,使如今大明田土实产粮食多了万历年间不少。但臣以为,量还是不够。”汪应蛟眼睛亮晶晶的,“设若大明处处水利常兴,以百姓之勤恳,何愁地少人多?何愁财计?”

    说罢朝贺盛瑞拱了拱手:“工部宜再接再励。之前只是各府州县内清理整治了一些河湖沟渠,已经有了大用。再有大成效,该琢磨着有哪些地方如同都江堰一般,建成便能福泽千里之大水利。”

    “这点提得好,可以谋划。”朱常洛表达了赞许,随后补充道,“都知道水利是利国利民的,但君臣治国,以往为何不能有计划有阶段地持续去做?兴修水利要钱,朝廷不能每年都拨专银来修好水利,修不好水利,赋税又增长不了,朝廷仍是没钱。”

    他看了看众人,缓缓说道:“朕御极之初不言蠲免,而后厉行优免和商税,无非开源节流,让手头的钱宽裕一些。需借支内帑朕从不推诿,钱用在何处朕却定要有主张,这都是为了当好这个皇帝,一点点来改变财计艰难的困境。”

    最后看着贺盛瑞:“如今汪司农所言,工部自然为难。岁入有限,水利大工程耗费颇多,始终还是没脱了财计艰难四字。”

    贺盛瑞点了点头:“想必大司农也想过如何再开源。”

    他管支出管工程可以,但怎么让朝廷增加收入,这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汪应蛟提出水利这个切入点,要说的则是另外一个不同:“若再说一处不同之处,那便是官绅厉行优免了。若说开源,这自然是最大财源。臣肯冒天下之大不韪奏请再改优免则例,却不免有祸乱之忧。臣愚钝,想不到好法子。”

    萧大亨不免看了看自己施政院这个户部尚书……真敢说啊。

    但朱常洛最希望有人能说出这一点不同。

    泰昌朝目前最大的成就,当然是给官绅优免的膨胀势头先刹了刹车。

    为此,也付出了大规模增加官员数量和待遇的代价。

    汪应蛟敢在这里说他肯奏请搞这件事,传出去当然是“举世之敌”。

    但他说这会有祸乱之忧,那也是实情。

    大家不约而同想着此时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皇帝要树立这份威望,便是为了这件事做准备。

    汪应蛟这属于提前站队?

    “说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