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御音放送 (第2/3页)
“……臣惭愧。”
还不是怕出事?虽说有护驾亲卫,但都是他熟悉的书院学生,可能的隐患自然会更小。
皇帝觉得都是大明的读书人,因缘际会,把外省士子悉数安排到殿外也不好,他们自然只能临时来更改名单。
因此还急急忙忙地准备了报名、“抽签”的程序。
一路到了那原先德王府正殿后面原德王寝殿,如今这里是书院的藏书楼。
王府布局总体上都是大同小异,前半部分像“前朝”一般,除了正殿之外还分布着许多王府附属部门的办公场所。后半部分则是起居场所,再加上园林。
此前一轮的王府改书院,其实涉及到有些人很在意的建筑等级问题。建筑主体用来办学之后,书院内教授和学子居所“逾制”的问题朱常洛并不太在意。大的建筑内部其实大多是以柱子支撑的开放开间,布局好就行。虽然有一些大殿配殿是重檐结构,最终也只是把脊兽走兽等去掉一些。
此刻在这改为藏书楼的明间里坐好,朱常洛先左右打量了一番,嘴里问道:“他们明里搞什么报名、抽签,实际怎么做的?”
邹义闻言立刻回答:“陛下亲讲新学,士子雀跃。山东去年毕竟闹过举子聚众的事,他们是有些怕的。抽签也抽了一些,但大多还是山东上下官员各自保举了一些。”
朱常洛不以为意:“你私下里心里有个数。一房七院,八相辅政,朕要的可不是再塑朋党。”
“奴婢明白。”
邹义知道皇帝刻意提出要让各地学子都有机会,一是明面上是要教化天下士子心向新学而非施恩山东,其二则是放权后用许多方法掌握将来规模更庞大的朝堂。
谁提携了谁,这些关系,内臣要帮皇帝留意着。出于公心的提携没什么,但若将来在政事上出于私心结党斗争,皇帝这里会积累着许多线索、材料。
过了一会,二柱子兴冲冲地跑过来:“父皇,沈师傅嗓门好大!那到底是什么缘故?”
“你没问王掌院和大胡子?”
“他们说的……儿子听不懂……”朱由柱有点尴尬。
“那就以后好好学,好好琢磨。”朱常洛笑着敲了敲他的头,“朕跟你讲了,你也不懂。现在嘛,你就当做行行都有学问,别看沈师傅只是个说书的,他们也有他们的学问。”
“……哦。”
“去找你母妃吧。跟着他们提前跑了,你母妃惦记着呢。”
前面的大讲堂那边,宋应星和宋应升都惊喜地先进入了端礼门,来到了殿前的空地上。
他们居然都得以进入殿内,这当真是好运气。
而到了这里,他们已经听到里面传来声音。
“……有人在里面说书?”宋应星惊异地说道,“嗓门好亮!”
过了一会听得有人口齿并不太伶俐地说着:“再往……左边挪动……三公寸……”
又过了一会,仍是说书,嗓门好像更亮了。
殿内,黄克瓒和谢廷赞同样很惊异,互望一眼之后说道:“这是什么道理?”
谢廷赞摇了摇头,遥遥望着只是感慨:“陛下学问通天,这只怕是自然格物之妙了。”
“……戏台藻井,水缸……”黄克瓒喃喃说道,“这莫不是什么阵法?待会倒要请教一下沈行首。”
“我倒以为,这里面大抵还是博研院供奉们钻研出来的。”谢廷赞瞅见王徵只是在一旁看着,走了过去打招呼,“王掌院,这是什么道理?”
王徵转身看见两人,先行礼问候过,随后才笑道:“陛下要沿途讲学,带了我们自然有用处。除了要做些实验给士子们看,一展自然格物之妙,更要使圣音浑然、声若红钟。这里面的道理,是震动。”
“……震动?”
“谢臬台,岂不闻响鼓、金钹、大钟?鼓面震动,钹片震动,钟声震动,这才声音洪亮。”王徵解释着,“但说话声怎么能一样洪亮,后来还是经陛下提醒,问了沈行首和戏班子……”
说罢指着讲坛那里:“二位看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