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五一章 反向焦土战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五一章 反向焦土战术 (第2/3页)

在战争结束之后等待几年再重新开拓印度的土地。

    “我记得圣上曾经说过,我们大明可不是去欧洲扶贫的,不是为了欧洲让欧洲人吃饱穿暖而去的。

    “现在我们也不是来这里拯救印度人的,我们是来夺取和控制印度的土地的。

    “殿下未来的封国在印度,希望自己的封国有足够的人口,也要考虑从大明本土移民,或者从两国移民过来。

    “而不是想着收纳印度的异族。

    “老臣建议殿下稍微考虑一下,圣上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朱靖城其实非常聪明,所以才会本能的拒绝大规模杀伤人口的战术,也不希望采用大规模的焦土战略。

    朱靖城希望印度能够多保留一些人口和物资,后续分给自己的封国也可以迅速恢复元气。

    朱靖城不想和当初在非洲一样,在无人的荒野上从头开始建立城市和国家。

    朱靖城已经做过一次了,那种开拓方式实在是太辛苦了。

    现在曹振东一提大明皇帝的态度,朱靖城也立刻就反应过来了,自己刚才是有点当局者迷了。

    为了自己的潜在利益,违背大明皇帝的意志,自己那是在找死啊。

    朱靖城赶紧对着曹振东拱手:

    “多谢曹将军提点,是在下愚钝了,现在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曹振东不光点醒了朱靖城,也点醒了其他的藩国将领。

    想要借着朝廷大势,给自己谋取好处,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不能在皇帝不支持的方向上搞,特别是不能做皇帝反感的事情。

    那样真的被皇帝发现了,就真的死路一条了。

    于是现场的将领和参谋们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开始支持对印度是实施反向焦土战术了。

    这个战术不是今天想起来的。

    持续对峙的这几年里面,参谋部早就讨论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策略计划,现在实际开战之后有选择的实施而已。

    印度战区总督刘彪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看着下面商量完了之后才开口拍板定调:

    “我大明混一天下的大势已成,闯贼纵然有万般计策和阴谋,也已经无法对抗此浩荡之势。

    “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稳扎稳打,按部就班的前进,就能拿下整个印度。

    “若是意图建奇功以扬名,反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那不是圣上想要看到的。

    “曹将军所言有理,就以此计为基础,讨论和安排具体的作战方略吧。”对于刘彪而言,在这场必胜的战争中,当上这个战区的总督,国公的位置已经十拿九稳了。

    同时也无论如何不可能继续进步了。

    除非本人本来就是外姓藩国的国王,否则外姓功臣是不可能生前封王的,最多是死后享受郡王待遇。

    到了刘彪现在这个层次,已经不需要再用奇谋来换取名利了,求稳就是最好的选择。

    甚至为了防止被皇帝猜忌,自己还应该再稍微表现的残暴一点,不要在地方和战场上留下太好的名声。

    所以刘彪也专门强调了稳扎稳打,同时也支持老上司曹振东的建议。

    方向确定之后,后续的战术就简单了,同样都有现成的预案,只要根据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即可。

    印度战区军队接下来的任务,是摧毁印度的一切。

    在沿海适合建设港口的地方,建设更多的临时军用机场,将飞机和各种炸弹分散部署出去。

    开始执行对印度内陆地区有生力量和资源的摧毁。

    对于仍然被顺国控制的几个重要港口,比如说印度西部海岸线上的孟买港,刘彪也直接放弃了强攻的设想。

    改为堑壕加铁丝网围困,破坏经过城市的河流水源,飞机空投炸弹和燃烧弹,摧毁城市守军的意志和粮草。

    耗到孟买等港口城市的守军无法坚持,不得不主动出城投降为止。

    塔什干和印度地区的战争正式开始的时候,欧洲和天方战场上在差不多的时间正式交火了。

    其他战场上的战争烈度从一开始就比较猛烈,远远超出了印度等地区的规模。

    因为印度战场是比较孤立的,可以相对独立的实施特定的战术。

    欧洲和天方战区情况复杂,有许多比较关键的节点和战略要地,应该尽可能快速的夺下来,让己方的战略战术更加自由。

    首先是波斯湾内部。

    波斯湾南北两侧的海岸线,绝大部分都属于大明所有,但中间却有一段是奥斯曼占据的,将大明的海岸线分割成了两段。

    奥斯曼控制的两河流域,是波斯湾周围最适合耕种的地方,可以为荒凉的波斯湾南岸供应物资。

    奥斯曼也能通过两河流域进入波斯湾地区,这更是大明不愿意看到的。

    特别是朱简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