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八) (第2/3页)
轻喜情景剧的困境究竟是出自于什么地方。
但张晨天然有观察者的优势,知道一些需要时间买通的教训,现在这个角度来看,倒也觉得王博文有机会在这里脱颖而出。
“干爹,你之前说这种剧不好拍的原因是什么?”张晨开口道。
王博文摇头晃脑的说:“投资回报慢,广告单价低,演员片酬还高。这就是目前遇到的问题,投资方肯定没人愿意出钱做这种'生活幽默'剧。”
张晨点头,“我认为没有什么剧是出不来的,只是人们有没有在这方面的需求而已,此前没有,是因为没有人走通,成本很高,资本不追逐,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尝试。我相信但凡要是市场在这上面有需求,是可以出很多此类好剧的。”
陈旭冉抿嘴一笑:“你倒是谦虚。”
“这些对于普通制作团队来说的弱点,恰好我们都没有。投资回报慢,没关系,我们可以沿用我们在电视台的资源人脉,以及广告渠道,可以获得相当的回报。演员片酬高,无非就是此类情景剧有名的有观众缘的演员,不太好请。但没必要,如果你们要做,我觉得可以启用一些素人。”
“什么素人?”
“就是一些不是专业演员,但不代表他们没有生活。既然要拍《老友食堂》,其实可以选很多能够本色出演的素人来演出。可以试一试。”
徐明在旁边一个劲沉默不语,显然是在下细听着张晨的思路说话,但偏偏他没有插口的机会。张晨刚刚高中毕业,但那种强大的自信和逻辑推衍能力,足以把他压制得找不到反驳机会。
王博文笑道:“这个法有效当然好,但什么素人能办到?我总不能真找单位退休司机来演司机吧?”
“只要演得好,也未尝不可。”张晨道。
徐明和王博文都连连摇头。
张晨又道:“这样吧,我们要用那种‘一看就特别真’的人,比如我知道的,有个青岛歌手叫黄柏的,我听人说这人演啥像啥,说话接地气,要能找来,演个农村进城的打工仔,绝对挺好!”
王博文已经掏出本子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