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良机否 (第1/3页)
河东,安邑。
刘璋这段时间以来,于安邑静候,坐观天下时局。
至于如今,袁曹结盟,共同引兵西进的危局,在刘璋幕府诸将的应对下,落得草草收场的结果。
南面,引军攻打河南尹的曹操,施展出来的虚实之策,为毒士贾诩所窥破,大军只得在雒阳八关外徘徊,却是不得兵临雒阳城下,达成收复河南尹的意图。
至于当下,曹操派遣到宛县据守的夏侯惇,为吴懿设伏击败,在许都南面出现危情的威胁下,曹操引大军返回了许都,并遣送于禁统兵三千前往宛县助阵夏侯惇,以防宛县为秦军所破,许下不宁。
南面之忧,解矣。
北面,袁绍自领大军攻伐滏口关,又派袁谭发兵河内,然袁谭为伏波将军马超所破,河内之地尽失,唯余一座朝歌城,且河内为秦军所得,邺城人心惶惶。
在大本营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袁绍留张郃殿后,自领大军返回邺城,加强邺城的守御力量。
上党之忧,去矣。
此外,太原郡的张任、张绣突入常山国,欲断绝冀州和幽州之间的交通,袁绍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着令幽州刺史袁熙南下击退张任和张绣,保证邺城北面的安宁。
可现下,河东太守法正自门外踏入,面带喜色的向刘璋通禀道:“大王,张骁骑先诛乌桓,后破袁熙,且杀的袁熙是仅以身免,如今袁熙窜逃回了幽州,心绪惶惶,只屯兵于涿郡,却不敢逾界南下。”
道完常山国的战事,法正拱手进言道:“大王,我军连战皆胜,此天赐良机也。”
“哦?”刘璋面色淡然,只嘴角微微弯出一抹弧度,表达出他对当下时局的高兴之意。
“大王。”法正接着言道:“如今袁谭、袁熙皆为我军所破,不敢同我军对敌,当此之时,合当命张骁骑南下,马伏波北上,同时大王可倾国之兵前往上党,统甘辅汉所部人马东出,三面夹击邺城。”
“倘若时运在我,或可一举破邺城,定河北。”
“讨定河北,夷灭袁氏后,大军主力挥师南下,兵发许都,同时分遣两路人马,黄镇东自河南尹出,吴镇西自新野北上,亦是三路夹击许都,倘能这般行策,破曹易尔,盖举手而已。”
“再后,以破袁灭曹之威,荆州、江东可不战而下,如此,天下一统,宇内安康。”
法正说的豪迈,词无滞感,可见他在面见刘璋之前,就已经根据当下的时局,腹中斟酌好了一套说辞,如今在刘璋面前道出,自是行云流水,无有滞然。
刘璋微微颔首,他先是肯定了一句:“孝直之言,与吾心相类。”
没有说是相同,而是想法类似,接着刘璋续而言道:“然孝直所言,此中有一二微小的忧虑,一则邺城为袁本初经营多年,深根固本,必然是一时间难以拔除,二来曹孟德引军返回许都,手握数万兵马,不知动向如何。”
“夫今,袁曹结盟,虽是真情少假意多,可袁曹到底是唇齿相依,这个道理袁本初知道,曹孟德也是知道,是故曹孟德必然不会坐视我等讨定河北,夷灭袁氏。”
“若是我大军倾出,合围邺城,曹孟德必将引兵北上施救于邺城,而正如孤前方所言,邺城城坚,难以易下,我等一时半会拿不下邺城,顿兵坚城之下,倘曹孟德抵至邺城,与袁氏内外夹击我军,局势只怕不妙。”
“那依大王之意,放过这次的机会。”法正眉宇锁起,语气迟迟道:“可我军好不容易连战皆胜,士气正旺,将校望着建功立业,就此撤军,恐于将校的战心不利。”
“不。”刘璋否决了一句道:“孤意非是错失良机,而是稳妥行事,如今三面夹击邺城的战机已现,自当挥兵邺城,试一试邺城的守御力量。”
“但孤无意倾国之兵攻打邺城,盖因许都曹孟德那里,还需要防上一手,所故孤心下计较,以张任、甘宁、马超三路人马尝试攻打邺城,三万后备兵力,且先不动,用作防范曹孟德。”
“大王所定之策,稳妥非常,当如此行事为上。”法正称赞了一句刘璋的计策。
接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