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账上的钱太多了,花不完怎么办? (第3/3页)
的计划。
但几个外资股东代表呢?
他们有意见。
对于投入芯片研发,小神童的中方股东和以高盛为首的外资代表基本没有强烈反对(因陆阳已说明小神童是受益方且不缺钱),但他们提出关键条件:小神童必须在即将成立的,负责“世纪芯”后续研发与商业化的世纪集团旗下芯片分公司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以确保投入资金能获得相应权益和未来收益。
陆阳沉默片刻后,当即也表示同意,让小神童入股芯片分公司。
这对他而言是双赢:一方面绑定了重要客户和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极大减轻了世纪集团母公司持续“割肉”喂养芯片研发的财务压力(步步高的加入同理,相信段勇平也是个聪明人)。
然而,当高盛等外资代表顺势提出也想入股该芯片分公司,并等时机成熟帮忙运作也到纳斯达克来上市时,陆阳果断拒绝。
他表面上以“芯片业务尚在早期,技术敏感,引入外资股东时机尚不成熟”为由,内心则早已打定主意:核心芯片公司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接受外资染指,未来也极大可能选择不上市,确保技术自主与战略安全。
高盛等外资代表当即就有人脸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过迫于陆阳的强势。
他们也只好先将这事放下。
不过,当陆阳提出在星加坡投资八英寸晶圆厂,希望小神童作为受益方以及芯片下游厂商能够也入股加入投资方阵营,并且至少投资五亿美金,并准备将剩余的海外账户资产全部都用来购买微软这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股票时,却遭到了这些外资代表的强烈反对。
他们提出的理由基于以下2点。
1,小神童虽然是芯片的下游厂商,有极其强大的芯片购买欲望与需求,但是却未必需要自己投资一家用于切割芯片的晶圆厂。
毕竟晶圆厂可是重资产,而且投资大,回报晚。
他们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必须要为全体股民负责。
2,微软公司是很强大,毫无疑问Windows95面世之后令他的操作系统几乎统治了全球所有个人电脑市场,一度达到了70%以上的规模。
但是很遗憾,他的股票已经超过了购买它的最佳时期。
在10年的时间里,微软的市值从5250万美元飙升至 1282亿美元,增长了超过 2400倍。
这个数字直观地展示了微软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爆炸性增长,它从一个成功的小公司彻底蜕变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绝对霸主和“巨无霸”企业。
“Sorry,I'm sorry,Mr lu,微软很强大,但这不等于它的股票还能值得购买,每股53.42美元,这是昨天的收盘价,说实话,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数字。”
一位来自于高盛投行的白人代表面朝陆阳,做出夸张的手势,摊开双手微笑着道。
他的眼睛里面写满嘲弄,陆阳能读得懂。
但他不屑而顾:天才无需向庸才解释,况且他还是一位先知。
“我说过,投资八英寸晶圆厂,解决芯片自给自供问题,这不仅是我们世纪集团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小神童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小神童要发展,要继续做大做强,继续保持国内VCD市场领先地位,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它的高端芯片来源单一问题,投资八英寸晶圆厂与继续深入研发更新一代的世纪芯,都是为了打破这一对于高端芯片来源的单一问题,为小神童的持续保持国内VCD市场领先地位保驾护航……
我不是在跟你们商量,我是在通知,作为超过半数股东们支持的大股东以及董事会主席,我有这个权利来要求小神童加入这一计划当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打了一巴掌,陆阳决定再给一颗枣。
“至于投资微软,购买微软2级市场的股票,持股至少一年,如果这个方案你们不认同,我这里倒有一个办法,可以能达到双赢……”
陆阳胸有成竹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