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20章 贸易顺差和扩大市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20章 贸易顺差和扩大市场 (第2/3页)

也饱和了吗?”

    要知道,意大利地区加入伊比利亚-亚平宁共同市场也就三年半而已,怎么这么快就吃不下了?

    米拉波无奈道:“殿下,北意大利的富裕地区,比如热那亚和威尼斯城,人口都比较少。而人口密集的皮埃蒙特、艾米莉亚等地实际上并不富裕,最多就是购买一些我们的纺织品而已。”

    巴伊在旁边补充道:“而且北意大利地区还开始出现排斥我国商品的情况,更加影响了市场。”

    约瑟夫不由地沉下了脸:“排斥?怎么回事?”

    巴伊小心翼翼道:“啊,就是一些‘法国将意大利当做倾销地’,或者‘我们已经快变成法国人的殖民地了’之类的言论。您知道的,总有些不怀好意的家伙喜欢编造这种东西。”

    约瑟夫闻言,怔了一下,旋即烦闷地按住了额头。

    虽说这些说法有失偏颇,但法国的工业能力和体量都远大于意大利诸国,在双方都实施低关税的情况下,法国的确如同对他们进行倾销一般。

    嗯,几年前,连奥地利都顶不住法国的“倾销”,导致财政不断恶化。据说,废除《塞纳-莱茵贸易协议》就是他们决定加入反法同盟的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这么下去无异于涸泽而渔,早晚会激起意大利民众的反法情绪。

    但要怎么办呢?

    总不能让意大利诸国把关税再提上来吧,那共同市场岂不是白搞了?

    约瑟夫回忆起后世那些欧洲小国,诸如瑞士、芬兰之类的。它们同样体量很小,却能在工业大国的面前,活得有滋有味。

    为什么呢?

    很简单,它们都握有一些优势产业。

    由于体量小,人口少,所以随便什么小规模的产业,只要能做精做强,就可以轻松养活自己了。

    约瑟夫想到这里不禁暗自点头。

    如今的意大利诸国虽说都有点儿特色产业,但远没到“优势”的程度。

    那么破局的关键就是帮他们建立起自己吃饭的产业来。

    像是佛罗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