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改戏 (第1/3页)
“对,上映时间我已经与韩总说好了。”
“别担心,我有数的。”
“有问题我来承担。”
张远给江志墙打了电话,将片子调到4月底上映的事情交待了一番。
江老板了解情况后,表达了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但同时也表达了担忧。
他也怕成绩不好,有人说怪话。
毕竟为了这部戏,他可是和甄子弹与黄白鸣搞的不太愉快。
听到张远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后果,他也只是无奈的笑了笑。
放下手机,张远一脸无所谓的表情。
反正本来就是我在担责。
你们这帮老油条,有几个有魄力站出来干大事的。
都是守成为主。
本来影片若是失利,成绩不好,也一定会怪到我头上。
黄白鸣保证是第一个发难的。
所以说不说我来担责,其实都是我担责。
那还不如把话说漂亮些。
很多大企业能快速崛起,是因为创始人。
很多企业最终衰落,也是因为创始人。
香江影坛的衰落,和你们这帮既得利益者也脱不开关系。
同样的,港剧的衰落,也和港剧最大的产出方TVB及其背后的大老板邵逸夫先生脱不开关系。
90年代,只要长眼睛的就能看出,华夏电视剧市场随着电视机普及率的提高,以及百姓对娱乐生活的强烈需求,即将诞生一个百亿,乃至千亿级的巨大市场。
可那时候邵逸夫已经快90岁,没有精力主导公司。
迟暮老人,也早已没有了进取心。
并且老人老了后,想法会变的。
这种变化可能是医学和生理上的,脑细胞死亡,脑部病变,前额叶退化,导致智力和心性剧变。
本来一直在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
可97年小妾转正后,便将两个儿子踢出了公司管理层,让小妾接管大局。
这种事在古代封建王朝及现代家族企业中时常出现。
年轻时想好立嫡,老了后就开始废长立幼。
夜总会舞女出身,你让她管理那么大的公司?
人老了,就是会糊涂的。
想要开拓进取,就得把事情交给中青年来做。
那帮老登大多都是“打了一辈子仗,我还不能享受享受啦”这种心态。
喝汤还行,主掌后厨,也就能照着老菜谱,吸引老顾客,年轻人根本吃不惯。
没多久,杨老板也给他来了电话询问此事。
他的说法张远听了后差点没笑出声。
老哥担心另一部同期上映的片子会互相抢。
除了《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外,还有一部叫《金钱帝国》的港片也要上。
“没事的,公平竞争就好。”
“那OK啊,但是互相不要打架。”
“我知道,我和王晶导演也有投资合作,方案不是已经给你们了。”
“是的,所以才打给你,不是我一个人的意思,是大家都怕了你啦。”老杨头笑呵呵的说话。
这部《金钱帝国》就是王晶的片子。
他的另一部戏《大内密探灵灵狗》张远可是带头投钱的。
王导一年能导演,监制加编剧五六部戏,活多的很。
所以不可能只与一家投资方合作。
《金钱帝国》是博纳投的钱。
张远记得,于东后来与王晶长期合作,他的那些大制作基本都是博纳投的。
但王晶这人的特点就是,他一旦认真拍大戏,那不赚钱的概率就会直线上升。
反而他随便拍的喜剧,基本都能大卖。
《金钱帝国》又是老三样。
王晶正剧有三个题材拿手,赌片,黑警,武侠。
《赌神》,《五亿探长》,《倚天屠龙记》都是他的经典作品。
这部《金钱帝国》就是新版的《五亿探长》。
王导非常聪明,他知道影视作品的题材是有周期性的。
基本2,30年一个轮回。
他看着差不多了,就又拍《雷洛传》试探市场。
后来的《追龙》,《澳门风云》,《天龙八部》都是他在搞题材轮回。
成功率高达2/3以上。
不过这部《金钱帝国》明显不太成功,应该是周期律还没到位,外加拍的实在一般。
张远想着,博纳的于东也是老韩的顶级关系户。
这回算是把自家人都拢一块了。
他也明白杨老板的意思,生怕他给了自己的戏搞宣发惹到博纳,会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