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酒灾 (第2/3页)
险箱,有张卡。”
“里边有点存款,你帮我交给玉芳。”
张远在旁听着,赵老师说有点存款,估计是有亿点存款。
能买飞机的人,那存款可不是小数。
而他口中说的玉芳不是老婆,而是他和前妻生的大女儿。
七八十年代,那会儿赵老师还不是小品王,只是个没怎念过书,成天跟着瞎子二叔街头卖艺的半大小子。
农村人成家立业的观念重,就有人给介绍了一位其貌不扬的女人结婚,算是一块搭伙过日子。
本来感情也一般,后来大红大紫了,就愈发过不下去。
但俩人是和平分手,并且那会儿赵老师把车,房,存款都交给了前妻。
可前妻也是倔,不愿意接受他的接济,自己去打工,从洗碗到摆摊,最后也开了自己饭馆,过得不错。
虽然离了,而且和后来那位又有了俩孩子,但赵老师对大女儿挺不错,一直给钱。
到了这会儿觉得自己要不成,头一个想到的还是闺女。
因为觉得对不起娘俩,让她们过得很苦。
而且赵老师本来还有个大儿子,就是玉芳的亲弟弟,叫赵铁蛋。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东北农村习俗,贱名好养活。
这孩子天生是聋哑人,还有软骨病,心脏病,所以才起了贱名。
孩子出生那阵正是赵老师事业有起色的时候。
同年他因为一段《摔三弦》在地方上闯出了名堂。
所以赵老师一直很自责,因为《摔三弦》中他演的是盲人,靠演残疾人出名。
按照老话讲,模仿残疾人不地道,所以他觉得是自己干的事报应到了儿子头上。
就像他老在台上模仿脑血栓患者,现在捂着脑袋直喊晕。
自己成吴老二了……
但这是迷信,报应论。
其实前后两件事,都和本山大叔喝酒没节制有关。
人到了生死关头,能想起谁,谁才是心里分量最重的。
显然赵老师最放不下的还是大女儿。
要不说女儿是老爸的贴心小棉袄,当然,也有黑心小棉袄。
女儿和儿子不同,儿子打几下,踹几脚都没事。
在外边打架伤了,也得先问打没打过。
没打过回家还得再挨一顿。
女儿不同,磕了碰了,伤着了,当爹的都是要玩命的。
张远看着挺感叹。
别看赵本衫书念得不多,但俗话说仗义每是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他觉得自己不成了,还想着前妻的女儿。
再看看高学历的英大,王朔,这些位文化人都是怎么对待前妻和前妻的孩子的。
“第二件事,我剩下那些钱,都交给你师娘。”
这会儿才说起现任老婆。
“最后,我走了之后,你们不能散,还得抱团。”
“因为一散就不成个,也不成角了。”
“散了就不是玩意,能一块撑多久,就撑多久。”
这就和刘备临终托孤一样。
刘皇叔不知道自己和两位兄弟一走,兴汉的大业多半要落空吗?
其实心里清楚,但也得交给诸葛先生,望他能撑多久撑多久,万一有转机。
赵本衫心里也清楚,自己一完蛋,本山传媒就完了。
不会再有第二个赵本衫。
就像郭老师和谦哥要是“嘎嘣”一下都没了,还能出第二对吗?
肯定不能。
但德远社这块招牌还在,人还聚一块,那大家就都有饭吃。
可一旦拔了香头,各自散了。
谁单拿出来能再红五年?
要不了一两年就都不是字号了。
赵本衫有大智慧,这都在他的预料之内。
“不会的,师傅,你不会有事的,马上去医院。”
“别废话,记住了吗?”赵本衫此时倒没有几分恐惧之色。
因为早有心理准备。
他大伯,还有二伯的儿子,都是脑子出问题突然走的。
尤其是那侄子,才二十出头就没了。
他们家有这遗传病因在。
所以他才觉得自己要完,直系亲属因为这病已经走了好几个。
“救护车来了!”
一个徒弟从外边冲进来。
还一块进来了俩白大褂。
“赵本衫!”
“是赵本衫嘿!”
随行急救一瞧见这张无比熟悉的面孔,立马兴奋的喊了起来。
“赵老师,和我们照张相吧。”医护还比剪刀手呢。
“别照了,先给我脑袋照张CT吧。”赵老师眯着眼直摆手。
一量血压,下面140,上边210!
赶紧送走,在车上就打了止血针,还挂上了盐水镇静。
谢广坤一块坐车去的医院。
其他徒弟也打车赶忙跟去。
“沈阳,你留一下,陪我和大家打个招呼。”
张远终究是外人,得有个徒弟在。
“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