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三重门 (第1/3页)
“好的。”
张远与鄂省公司的老板约好,回国后见面详聊。
对方主动打电话来,说明这事不用聊,他也赢了。
见面只是为了善后。
并且得见。
兵对兵,将对将。
最后这点面子得给。
张远不会去细问刘家到底找了谁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没必要,问多了也是事。
人家也未必愿意告诉你。
无非动用些老人的人情,卖个面子。
有些事打生打死,刺刀见红。
最后出来一位够身份的和事老。
“大家都是自己人。”
这句话一出口,就不能再打了。
高育良和李达康斗了好些年都拿对方没办法。
可赵瑞龙一句话就给人搞走了。
高育良“道心崩坏”和这件事有很大关系。
但现实如此。
当然,你也可以不听和事老的话,继续打。
但下次你有事找到人家头上时,对方也不会再答理你了。
从“成本”考虑,对方肯定会觉得为了一部戏未必能赚钱的戏不值得。
这时候,事情就又能回归本质。
就像贾贝餐厅的老板上蹿下跳,遇到一点事就觉得人家挑衅他,必须和你干到底才能显出我的势力和实力。
很多老板都是这种风格,尤其以5.60岁的老登居多。
遇到一点不爽,就觉得别人是在挑衅他,然后就会反应过激。
张远起诉对方后,华旗那边也有点反应过激。
让刘家帮自己找关系,就是为了让对方“清醒”。
张远放下手机,抬眼看向面前的杨小姐。
对方抿着嘴,还有点咬牙。
显然有点怒意。
毕竟莫名其妙跑来一个人,就说要搞自己,换谁谁也会生气。
但世界就是如此,只不过年轻人容易对人性存在幻想。
被捧为“神”,不少人以用他们家产品为骄傲,为自己爱国标签的花瓣手机。
他们家挖人,都是直接去对方公司,在人家办公室就开价的。
与中兴互相恶搞的过往更是不少。
当然人家敢这么挖人的前提是,给钱的确多。
“对不起,我刚才的言论可能有些过激了。”
“让您难以接受。”
“首先,请容我重新自我介绍。”张远起身,微微点头,非常庄重。
“演员是我的主要工作。”
“但除此之外,我还是一位投资人,不止在影视行业。”
“我希望能与您和您的公司达成合作,并且是长期合作。”
“刚刚与我通话的……再次抱歉,与您交谈时接电话很不礼貌。”张远指了指自己的手机。
“是鄂省一家公司的老板。”
“他名下在当地,拥有包括广告,网络,影视,餐饮等诸多产业。”
“连锁门店几十家。”
“但对方刚刚踏入影视行业,却与我发生了矛盾。”
“我在派拉蒙影业购买了某电影的翻拍版权。”
“对方却想要山寨制作这部电影。”
“与我的利益发生了直接冲突。”
“我想,您应该没少遇到这类事吧。”
张远的态度很诚恳,整了整西服后重新坐下。
杨小姐沉默不语。
这时候不说话就是认了。
她遇到过太多了!
每每感叹华夏毫无版权意识,甚至连省台都成天山寨。
那年头,华夏可是被自家老百姓称为“山寨大国”的。
但这对张远来说并非坏事。
风潮如此,会造成更严重的“华夏恐惧”。
不少外国版权方根本不敢来华夏与电视台做生意。
白人都知道水太深。
这样我才有机会。
“面对这样一位在当地很有势力的老板,我与对方打了版权官司。”
“结果,对方将帝都的官司调回鄂省当地,想要用自己的关系来摆平案件。”
杨小姐依旧没说话,只是听着。
同样的事,她遇到过很多次。
并且她还不太敢告电视台。
一旦告了,日后就绝无可能再合作。
“但现在过去很久,他想找我和解。”
“手握版权的我,才是最后的赢家。”
“所以,你想说国内的版权环境变好了?”这位歪着脑袋不解道。
“不!”张远摆摆手:“我想说的是。”
“我不光能让海外版权变的无用,也能让其变得有用。”
“你在国内办不了的事,我可以帮你解决。”
这叫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不能光威胁,那叫耍流氓。
还得告诉人家,我不光能惹事,还能平事。
就像与布伦和温子仁商量合作一样,得展现自己的“用处”。
你再横,没有用,就成不了买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