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惊人的收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3章 惊人的收益 (第2/3页)

老同学圆润的脸庞上,稍稍沉吟,“山海资本初期先投资一些传统行业试试水吧。”

    将二人这样分工,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林浩不比李影经验丰富,只是初入投资界的新人,需要时间积累经验。

    未来几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投资房地产、餐饮等传统行业,只要企业经营策略得当,稳扎稳打,想赚钱不难。

    再加上自己从旁把关,想来山海资本这两年在林浩手里也能稳步前行,等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投资范围。

    林浩毫不犹豫欣然应允,完全没有觉得宋词小看自己,人贵自知,他的投资能力比起李影还有很大的差距,进步空间很大。

    老同学这样安排,无疑是对他一种合理的培养和锻炼。

    三人又商讨一些关于资金分配等细节后,将各项事宜初步议定,李影率先告辞离去,只留下宋词和林浩这对老同学叙叙旧。

    没有外人在场,林浩整个人放松下来,随意许多,慵懒的靠在沙发上,不复刚才的拘谨,仿佛又回到在大学宿舍时,与宋词谈天说地时的自在状态。

    他和宋词相处,十分懂得把握关系尺度。公共场合或是外人面前,他对宋词十足恭敬,言语举止遵循应有的礼数和规矩。

    私下里独处时,便又自然流露出亲密随性一面,但这种亲密恰到好处,既不会因为过分亲热而惹人不快,也不会过于小心谨慎而显得彼此疏离。

    林浩伸手拿起茶杯,顾不上讲究仪态,狠狠灌了一大口,润润干涩的嗓子。

    “前几天我去见了刚哥,他在工行混得如鱼得水,和孙静依感情也很稳定,两人都已经同居了。虽然不能和老四你比,但也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宋词对鲁玉刚的处境心知肚明,上面有分行副行长照拂,加上又是北大名校毕业,自然在职场上风生水起,实习期一过直接进入支行最核心的对公部,被领导重点培养。

    “小川呢?他性子比较闷,我们联系的不多。”

    林浩对几位室友都挺关心,将众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读研不就那样,老老实实跟着教授搞项目,做牛马呗,慢慢熬吧。”

    宋词微微颔首:“以他的性格,倒也适合学士这条路。”

    一时间,两人都陷入沉默,不过才毕业短短半年,几人已然大变样,宋词和林浩一时唏嘘不已。

    “对了!”林胖子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突然神秘一笑:“老四,告诉你个消息。”

    “说呗。”

    “你的一位老熟人回国了。”

    宋词一时没反应过来:“我有熟人在国外?”

    林浩似笑非笑:“这才过去多久,你就把人家忘得一干二净啦,当年人家求而不得,情伤出国。想起来了吧,就是沈大校花回国了。”

    宋词一愣,已经很久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沈思思,此刻林浩一说,尘封的记忆又浮现心头。不过终究往事如烟,沈姑娘也只是他人生之中的匆匆过客。

    “你和她们还有联系?”

    林浩回想起在北大无忧无虑的生活,感叹一句:“很少联系了,还是上次孙静依生日时小聚一下,我也是听沈思思室友偶然提起一嘴,说她九月份回国,现在在央视工作。”

    宋词微微点头:“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一直是她的梦想。”

    林浩见好兄弟面色平静如水,似乎真的对故人毫不在意,便识趣的不再提这事。

    转而岔开话题:“老四,腾达还有余力去外地投资吗?我老爸前段时间升了,现在是金陵衙门副长官,管着招商引资。

    他见腾达集团在北平和东海各投了12个亿,羡慕的很。就想着能不能邀请你去金陵投资。还特意跟我说,土地、税收都好商量,金陵绝对可以给腾达最优惠的政策。”

    宋词先是轻轻摇头,似乎是在拒绝,但紧接着又微微点头,这前后矛盾的动作搞得林浩一头雾水,一脸茫然的盯着宋词,不知道他这是愿意去投资还是不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