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6章 《小王子》和《灵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76章 《小王子》和《灵山》 (第2/3页)



    振承造化宁为余,敖指丈夫当如此!

    公众实难冷眼窥,头巾虚有杞人畏。

    嘤鸣幽谷乐乔迁,栖得高枝终不悔。

    二八翁娘八二翁,怜才重色此心同。

    女萝久有缠绵意,枯木始无滋润功。

    白首如新秋露冷,青山依旧夕阳红。

    观词恨不嫁坡髯,万古灵犀往往通。

    总之,这样的臭脚都能捧,在刘鑫武看来,以江弦的地位,但凡写的差不点,鲁院也得对着他捧。

    不捧怎么行?

    堂堂《人民文学》的主编,要是让其他作家超了去,那这论资排辈的文坛可不就乱了套了?

    因此不仅得捧,还得大捧特捧,请一群评论家对着这篇掏空心思的研究,必须从这字里行间研究出些花儿来才行。

    想到这里,刘鑫武冷笑一声。

    “小马,你还年轻,趋炎附势的事情还是少作,巴金先生说过,我们应该说真话,我们更应该主张说真话,问你什么,你就有什么说什么,不用跟我们打马虎眼,这点不好。”

    马建一听这话都懵了。

    “打马虎眼?您.您是说这篇?没有啊,我说的确实是心里想的。”

    “唉。”

    刘鑫武痛心疾首的摇摇头,看着马建这模样,为当下文坛的年轻人感到惋惜。

    今后的年轻文人都是这样,以后这文坛得是什么风气?

    像是马原那样有独立个性的还是太少!

    高行健也听出了刘鑫武话里的意思,猜到了刘鑫武心中所想,但他看着马建的反应,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小马,那还在你那里么?”

    “《小王子》?”

    “对。”

    “在,我今天特地带过来的。”

    马建从包里取出一份稿子,上面歪歪扭扭写了《小王子》三个字,刘鑫武认识江弦的字体,他知道江弦写得一手很漂亮的字,他的字亦是非常有名气,看字体的话,这份稿子应该不是原稿,而是由其他人抄写而成的一份抄写稿。

    这事儿在这会儿的文坛也很常见,稿子发表前靠着抄写在圈子中间来回流传,当然了,这年代人也都比较有素质有本分,没人会干“刨活儿”的事儿。

    说白了还是商业化程度不够。

    要是后世,出版商哪管你这那,先发了把钱赚到手再说。

    但是现在就不行,你这么干,别人都看不起你,圈子里能把你骂臭了。

    “我看看。”

    高行健翻开稿子,看到写在最前面的献语,看到江弦将这篇献给自己的女儿,高行健一时也忍不住为他的这份父爱而感动。

    再看到那句“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

    “说的真好。”

    高行健忍不住称赞了一句,他一下儿就想起国外大名鼎鼎的“披头士”成员约翰.列侬说过的一句话: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但希望你能永远记得心底那个脸上永远挂着开心的小孩儿!

    约翰.列侬是英国男歌手、音乐家,也是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这话和江弦这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相比之下,还是江弦这句话说的更好:

    “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

    是啊,谁曾经不是小孩呢,但可惜只有很少数的人现在仍然还是。

    另一边,刘鑫武也瞥见了写在献语末尾的这句话,一直绷着的脸色明显有些动容,他摇摇头,悄声提醒自己,献语什么的都是外在的,搞得再花里胡哨,也还是得去注重故事本身。

    “我先拿回去读一读吧。”高行健开口道:“明儿我再给你取过来。”

    “行。”马建并没什么意见。

    高行健将这份《小王子》带回了家里,不多的篇幅很快就读完。

    真好!

    写的真好!

    读完故事最后,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这是一部,他是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颗行星,编号为B612,它真的是由一名土耳其天文学家所发现,而在这颗还没有房子大的行星上,住着一个极其可人的小人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