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零章 天下万民,紫气东来 (第2/3页)
承的情况下,便已是一品——肉身大圆满的境界了。
这四年多的时间,任也不光让他与神娃天天互掐陪练,而且还教二人文化课,当真算得上尽心尽力了。
山洞中,任也生了火后,便什么都不管了,只让徒弟汗流浃背地烘烤“黑鱼”。
他坐在洞口,瞧着即将入夜的苍穹,准备再次入定,感悟自己的诸多神法意境。
在这枯燥的等待之中,他已彻底夯实自己的超品之能,将自身习得的种种神通之法,都已演化至大成,颇有些返璞归真的意味。
“轰!”
他刚刚闭上眼眸,却突感天地风云激荡。
“刷!”
断头人擎天立地的身影,出现在黑水湖之上,恐怖的气息席卷整座不祥之境。
又来昭告了?
任也表情平静,神莹内敛地瞧着他。
【昭告:七号——人间秘路胜者历仁王,耗时四年六月,于不祥之镜中,挑战神外化身——神念窃贼已满九十九次,但却并未将其击败或击杀。】
【特此通知:历仁王在得大帝机缘后,于一刻钟后出局,丧失大道争锋的资格。】
……
另外一处黑水湖旁,历仁王披头散发,腹部被神念窃贼的法宝活生生轰穿,流出猩红的鲜血,染红了全身。
他肉身破损,气息极其萎靡,但这些创伤带给他的“剧痛”,却不抵心境悲凉与绝望的万分之一。
四年零六个月啊!!!
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经历了无数次心境受挫,傲骨崩塌的痛苦。但他也一次又一次地在绝望中起身,义无反顾地踏入了黑水湖中,面对那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他是所有血引者中,唯一一位打满九十九次挑战的存在,且其中有数次,都只是在毫厘之间战败。
他也曾把神念窃贼逼到了绝境,他也曾无数次地燃尽自身,战至肉身每一寸气血干涸,最终无力地死在冰冻湖面之上。
但他就是做不到一步跨过眼前的高山,去对岸看一看……
在最后一战中,神念窃贼开口,言道:“无尽岁月之前,大帝殒落,八十一族尽埋不祥之境,整整死绝了一个时代。而无尽岁月之后,更是无人能再挡我不祥降临,九黎崩塌,无人敢称大帝传人!”
这句话,在历仁王的脑海中不停地炸响。他既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更不愿看到只是一位残缺的神外化身,便能稳坐高山,以同品之境的实力,便再次镇压九黎整整一个时代的天骄。
所以,他内心悲怆,不愿相信这个事实。
但他知道,自己是无法做到那一步的,更知道自己在人间擂的那一关做错了选择。他就不应该与任何人同行,只应感受那份孤独,那份独行的心境。
但世间没有后悔药,选错了,便再也回不去了。
只不过,这历仁王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性格。
他并没有困在过去的选择中,没日没夜地懊悔着,痛苦着。他选错了,但他心里是认的;他无法战胜神念窃贼,也是认的。
修为不够,败了就是败了,坦然承认即可,这没什么大不了。
但他真的不愿看到,整座九黎的年轻一辈前路,皆是要被眼前这座高山阻挡。
断头人立于湖面之上, 话语简洁道:“在得到大帝的机缘赠予之前,你可以留下一句话,说与同行者……。”
凉风吹过荒芜的废土,历仁王脸色煞白地擦了擦嘴角的鲜血,双眸瞧着昏暗无比的苍穹,轻声呢喃道:“人间路,乃是我人间的同代之争。然而,踏入此间神土后,方才能见到真正要继承的大帝意志,登天而上,征伐不祥。”
“我不是那个唯一……所以, 九黎历仁王,由衷祝愿其他几位枯坐在黑水湖旁的同行道友。愿你们都能跨过眼前这座高山,诛杀不祥的神外化身,重演大帝晚年壮举,开我人间年轻一辈的登天路!!!”
他在离开帝坟之际,声音充满悲怆地留下祝愿,且被断头人以昭告的形式,传到了另外几人的双耳之中。
不多时,走到不祥之境的历仁王,在得到大帝机缘后,便黯然退场。
……
山洞口处,小坏王盘坐着听完历仁王的祝愿,心中平静如湖面,双眼中也没有任何意外,只透着一股莫名的沧桑宁静之感。
历仁王并不是第一个出局的人,早一年多之前,那位先前很低调,但最终却通过了人间擂考验的公子潭渊,便已主动放弃了这最后一关的大道争锋。
根据断头人的昭告,任也得知,这位潭渊挑战的是蛊道人,且总共挑战了四十九次。
他不敢想象,像潭渊这样能走入到不祥之境一关的天骄,在明明挑战次数还很充足的情况下,却为何选择了放弃?!
他是内心得有多绝望啊!
他或许在四十九次的挑战中,已经彻底被蛊道人的神法之能,断绝了一切希望。
他看不到一丁点战胜对方的可能,所以才在心境受损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
潭渊走时,也曾有过留话:“若有同行者,挑战的也是蛊道人,便可全力思虑,如何攻他肉身,那是他唯一的短处。只不过,我修的亦是神法之能,肉身相对羸弱……自无法战胜于他。若有同行人,能在此关中斩他,待一切尘埃落定,潭渊愿在潮龙城设宴款待,以作庆祝。祝安,祝尔等所愿皆所得。”
不知为何,到了不祥之境这一关,所剩无几的血引者,竟都没了先前的相互算计,相互勾心斗角的心思。不论是尚在坚持的人,还是黯然离场的人,都变得柔和了许多,甚至对曾经的竞争者说出了祝福之言。
九十九人入帝坟,如今却只剩下了任也、小不点、楚烬、尹九、小侯爷五人,更剩下了一地的尸骨与荒凉。
漫天黑沙涌起,任也瞧着即将入夜的景色,轻声道:“再见,同行人。”
……
清凉府,九月初九。
上虞九地与清凉郡城内的无数黎民百姓,竟都自发的,喜气洋洋地走上长街,并蜂拥着赶往三处热闹非凡的地域。
分别是:清凉府的清凉山,镇天关的关城内,以及上虞县的青霄山。
以往有重大的民间活动,这郡城的府衙内,都会有专门的文官组织张罗,且展开声势浩大的动员活动,说白了,就是集体忽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