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文岳麓书院-汩罗江-岳阳楼-张家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人文岳麓书院-汩罗江-岳阳楼-张家界 (第2/3页)

气干云,天降大任的错觉和戏谑……

    而在游览岳麓山脚下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时,喜忧参半地发现这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学府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三个最关键的时期都与俺们朱氏密切相关、干系尤深一一

    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二: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成为载入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

    三: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全国书院颓废,岳麓书院也因此沉寂了百余年。

    不由得让我迸发出此生一定要登临岳麓书院做一次惊世骇俗讲演的宏愿,可惜至今仍未成行,估计此生亦难实现啦……

    此次长沙之行结束后我安排了一次伟. 人.故居“原称上屋场”一日游。在那个黄色土坯房院落和门前的池塘转了一圈,然后在对面的“mao家菜馆”吃了一份“红烧肉”……

    2009年端午节前一天不知怎么突然萌生去汨罗江凭吊屈原的念头,当晚订了机票,第二天飞抵长沙然后包了一辆出租赶去汩罗市,沿途近两个小时一直阴雨绵绵,与我当时的心境很吻合。在汩罗待了两天,逛了与屈大夫相关的遗迹,还与当地民众一起过了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端午节。对这位中华历史上最早的“忧国忧民”甚至“忠君爱国”的文人楷模和“知识分子情结”有了一次“设身处地”和“身临其境”的感悟和解构!并当场及之后写了三首杂诗,一切尽在诗中,特录如下:

    《端午祭》(一)

    细雨淫风忆离骚

    棕香酒醇敬屈老

    千年橘颂今缺枳

    一夜有梦醒前朝

    青山不改国颜色

    丽水长流筑高挢

    吾自求索泪无语

    龙舟赛渡鼓喧嚣

    2009年端午节于汨罗江畔

    《端午祭》(二)

    又近端午闻橘颂

    汩罗江上舞春风

    楚国依旧王自大

    满朝文武表奸忠

    放眼战国群雄竞

    前有春秋后有秦

    千年节日祭大夫

    只爱江山不爱民

    2017年端午节于京城

    《屈大夫与端午节》

    出身红.二代

    还是世袭贵族

    忠.君.爱. 民

    达则兼济天下

    开创了中国文人

    以身殉国的先例

    比起做官

    诗写得更好

    最大的成就

    为百姓留下了一个节日

    和一种名吃

    如果活到川. 普.时代

    派他去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