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月亮何时变回海叁崴的月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月亮何时变回海叁崴的月亮 (第1/3页)

    2018年秋我回故乡花河看望双亲,老爸提出想去海参崴转转,我当即找了一家报价优惠的旅行社安排了一个5天行程。

    海参崴一直是中国人的习惯叫法,被俄罗斯霸占后称符拉迪沃斯托克至今。我把俄罗斯的远东比作中国的东北,首府哈巴罗夫斯克(中国人称伯力)相当沈阳,而符拉迪沃斯托克好似大连。如果海参崴仍属黑龙江省,那就不是内陆地区了,也有出海口了,辽黑两省可大有一比,振兴东北也有望了……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海参崴起义

    是清朝依《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后,该片领土上的海参崴的中国遗民爆发的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逐渐丧失这片广大富饶国土的历史悲剧。

    海参崴大屠杀

    发生在1937年12月22日。是苏联在远东地区针对当地中国人进行的大规模清洗行动。这一事件发生在南京大屠杀之后的第九天,即1937年12月22日。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3月,苏联在短短四个月内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逮捕,其中5800人被判有罪,3100人被枪决。海参崴的30万中国人几乎被全部驱逐出远东地区。

    2018年9月23日,我和老爸坐上花河直飞海参崴的俄式小飞机,一路上不断发出拖拉机的噪音。所谓空姐也都是人高马大的俄罗斯大妈。唯一惊喜的是巧遇1990年我背井离乡前的一位相好,不由让我想起那段文青+愤青的放浪形骸、风花雪月的时光一一

    1988年夏,我还在故乡《花河日报》做文化记者,某日去俄式的“工人文化宫”(东北几乎每个象样的城市都有一座象征当年中苏友谊的标志性建筑)采访市文化艺术馆举办的“拉丁舞比赛”,其中一对获得亚军的女伴引起我的注意,身材妙曼,舞姿如蛇,但却长着一副低眉顺目,眼波流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