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们永无归宿:八十年代先锋诗论五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你们永无归宿:八十年代先锋诗论五篇 (第3/3页)

一座星系,并且贏得了一代人的崇拜和几代人的同情,从而影响了大陆和海外,被历史所公认。

    山峰是极顶亦即纪念碑。既然一代英杰已经日过中天,那么诗坛果真寂寞无主了吗?是的,至少普遍意义是这样的。但从地域性和流派性上,还会有各路绿林好汉以十八般武艺重新叩响诗坛。

    我想能唤出名字的地域性诗群最有影响的,当属“新边塞诗”(以杨牧周涛章德益等为塞王);而以流派性的金属亮度铿锵辐射的首推“大学生诗派”(但该派若以校园为牢,注定是昙花一现料难称雄),出版了叱吃一时哗众取宠迅速夭折的《大学生诗报》和《大学生诗坛》等全国性的报刊。比较有影响的校园刊物有复旦大学的 《诗耕地》、华东师大的《夏雨岛》和《吉林大学的《北极星》等等。而且结成省市校范围的社团颇似繁星般闪烁森林般扬起。如果就追随者看,只有“大学生诗派”能与“崛起诗群”相竞美;而且就成员的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美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最接近当今世界的潮流,他们是未来人的模式的先声一一

    “当我们跨出白绿相间的大学围墙/在毕业歌的回旋声中散落于地北天南/诗的意境/会漫出稿纸的蓝色方格/向脚下的土地/缓缓扩展人东方将有名作间世。”

    (节自校园诗人包 临 轩的《诗友们》)

    他们在大学围墙内外,先后出版了几本具有开创意义的诗集(如《海星星》、《雨季来临》《白沙岛》、《北方没有上帝》、《多梦时节》等等)并繁衍成许多颇有影响的诗社,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这里我想重点提及两个诗群,因为他们兼顾地域性和流派性:一是上海诗群,他们分支于“大学生诗派”,打出了“现代都市诗”的大旗。今年未将出版《城市诗人》(主要高级动物是宋琳张小波孙晓刚李彬勇及傅亮等)反映了“焦灼的一代及其城市梦”;再就是四川盆地的整体主义诗群,出过一本频有影响的《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虽然宋氏兄弟等四川耗子自谦是追随江河尤其是杨炼写史诗但远比他们庞杂浑厚而且使污染的语言和宏大的结构笼罩了一种古老的东方哲学氛围)。

    现在逆官方报刊风行成一股巨大潜流:如浙江的《现代诗歌报》、《原野》,江西的《当代诗报》,南京的《他们》、《对话时节》,北京的《流浪岛》等可谓林林总总。(这只是我目前仅见的铅字本)。但由于是自费且具有叛逆性几乎是一次性夭折(当然比较权威和概括的是北大老木编选的《新诗潮诗集》。但正由于强调客观反而带有主观定势,且结论下得早些,不过功劳是杰出的。朋友们还是倚重“未名湖”的悠久深远的。

    在这里让我代表缪斯女神及她的受苦受难的徒子徒孙们向这些可爱可敬可怜可笑的疯傻兄弟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我之所以在这本既非地域也非流派的小册子上写点胡言乱语,只是想借助它免

    费的版面替各地的朋友们呼吁和沟通一下,与本集无关,特此声明。

    后记:诗是伟大的,它可以超越时空。尽管诗人还站在地上。

    宋词兄是我目前仅见的诗友中逻辑思维最混乱的头脑。是一颗被双重生活扭曲的魂魄。他写的是痛苦的体验诗。手法艰涩、颇得中国剪纸的古 拙和毕加索的 怪诞。遗露精神病患者的口风。所以我要说他是一个恰如其份的现代诗人。因为他的诗核有一种病理特点。

    亿芳(非女性)的诗虽然轻巧,但不失密灵,有自己的特色。运用模糊语言,写了一些朦朦胧胧颤颤抖抖恍恍惚惚的现

    代人的困惑、迷惘、焦灼、幻想、渴望和无畏等纷繁复杂的意识与情绪流动,属情绪诗之列。

    我以为继崛起诗群之后,中国当代诗坛的再次复兴就是回归人性、发现生命系统的内在循环规律。让人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

    因为写诗我们曾经也必将失去很多很多。但既然是自己找的,也就只能认了。

    一九八六年冬春交际于威虎山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