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拖垮G D P和家庭资产的最后稻草! (第1/3页)
中国房地产高峰值(新冠前)G D P占比30%,拉动力占50 %,个人及家庭资产比达50 %-70 %。
新冠至今,房企纷纷爆雷,龙头企业纷纷濒临困境和破产边缘,从恒大、碧桂园到万达和万科,整个行业开始快速下行。据最新统计报道,G D P从最高峰的11%到如今5.6%(而且还是虚报)拖累G D P夭斩,房价下跌30%一50%(一二三四线城市呈梯度缩减,有的己跌破开盘价),个人及资产大辐缩水甚至出现负资产危险和效应!现在全国1.08亿人、22%的人在房地产上被套牢。
城市(镇)化趋缓,老龄化、年轻人不婚不育,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殆尽……
2100年,老龄化低3. 6亿人,中4.5亿人,高5. 8亿人。老龄主导全社会。
如果按照不完全可比的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1年泡沫破裂后开始持续下跌,这一趋势延续了约22年,直至2013年左右才逐渐复苏。下跌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东京,地价跌幅高达65%以上,房地产低迷导致制造业萎缩28%,创新研发停滞10年,整体经济陷入长期衰退,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那是否中国的G D P和个人/家庭资产危矣?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亚州金融危机时香港的负资产和负翁现象,面临危机甚至崩. 盘风险!
《8月数据依旧不堪,“金九银十”要凉?》(2025年1-8月)
全联房地产商会
2025年09月16日
8月,淡季延续,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0.57亿平米和0.54万亿元,单月销售面积达到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单月销售金额达到2015年以来同期新低。
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5.7亿平米和5.5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7%和7.3%,降幅较1-7月分别扩大0.7和0.8个百分点,同比降幅已连续扩大5个月。
库存方面,截至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约7.6亿平米,环比下降307万平方米,降幅0.4%,库存压力缓解速度持续放缓。同比上涨3.2%,库存仍处在历史高位。
根据央行公布的8月社融数据来看,反映房贷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200亿元,较2024年同期少增1000亿元;反映消费的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05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房贷和消费贷双双下滑,说明居民对于市场信心依旧不足……
《楼市大局定了?国内42%的家庭,将面临4大难题》
新浪·财经头条
2025年9月3日
我国城镇住房自有率已达94.3%,其中42%的家庭拥有多套住房。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三年的深度调整后,多套房家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房子不再是简单的“资产“,而成了部分家庭的“负担“。
曾几何时,买房是国人共识的最佳投资方式。一套房子,十年翻三倍的神话比比皆是。2023年初,全国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还保持在7.8%。然而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已跌至-2.1%。房子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多套房家庭面临的困境日益明显。
持有成本上升是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难题。2025年初,全国平均物业费已达每平方米5.3元/月,比2023年增长了18.7%。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物业费甚至高达8元/平方米。一个100平米的房子,每月仅物业费就要500元以上。再加上房屋维修基金、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费用,持有一套闲置房产的年均成本已超过2万元。一位北京的李先生告诉我:“我在郊区的那套房子已经两年没租出去了,每年光付物业费和贷款利息就要掏3万多,简直是在烧钱。“
资产贬值风险成为第二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2025年4月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全国有27%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已连续8个季度下跌,累计跌幅超过18%。人口持续流出的中小城市,房价下跌趋势更为明显。山东一个地级市的张女士无奈地说:“五年前投资的房子,现在想卖掉连首付都回不来,只能硬撑着。“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成交量同比下滑12.3%,市场预期继续恶化。房子不仅不升值,还可能成为“贬值资产“。
流动性差异化是第三个逐渐凸显的困扰。房地产市场已明显分化,优质区域的好房子依然有人问津,而普通地段的普通房子可能几个月挂牌都无人问津。
2025年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二手房平均成交周期为47天,而三四线城市这一数字已延长至196天,几乎翻了四倍。一位在珠三角从事房产中介十年的王经理表示:“现在客户都很挑剔,位置不好、楼层不佳的房子,价格再低也没人要,有些房子已经挂了一年多了。“
税收成本增加是第四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2024年下半年开始,多地陆续出台了房产税试点方案,2025年已有8个省份的12个城市开始实施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