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女儿 真的不想让你长大(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女儿 真的不想让你长大(上) (第2/3页)

。当然也与我和太太从小都有或短或长在彼此爷爷奶奶家待过的经历,缺失父母之爱有关。我们一定要把全部的爱给女儿。但同时也从小培养她自立和独立的能力和习惯。所以无论是主动和被动她经历了三段寄居的生活。一是在三姨姥家住过半年;二是在钢琴老师家住过三个月;三是初中就上了寄宿学校。

    g.新西兰交换生:无论是我和太太还是女儿从小就确立了出国的意愿和目标。所以高中就上了蓝城第一个英语实验班一一理工大学。高一还去新西兰交换学习home stay了半年。第一个是白人家庭,对中国人不太友好比较苛刻,她当时比较苦恼。太太和我积极鼓励她和带班老师主动反馈情况要求调换并如愿以偿,在第二家当地土著毛利人母女非常友善和热诚。从新西兰回来去机场接她时发现都吃胖了,但很健康和快乐……

    g. 高中之前未给女儿开过家长会的遗憾:记得特别清晰和深刻的是女儿去多伦多大学前在一次家宴时有意无意地点了我一句:“爸爸,我上学以来你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吗?那时我最想的就是你能早上送我上学,晚上接我放学……”。说得我一时无语,心中一阵隐痛!因为2000年因为女儿要上学,我们全家离开珠海,我独自一人去北京闯荡,太太独自带女儿回她的家乡蓝城。没想到这一分居就是20年!其间我每周或半个月回去探亲一次,待一个周末2-3天,可谓聚少离多!所以某种意义上我还真的有点感谢新冠疫情和由此导致的创业失败让我重新回归蓝城回归家庭,正赶上女儿因回国过年也因疫情滞留在家,一家人在她上学后第一次在一起团聚了最长的时间。让我有机会补偿我的愧疚,缺失和遗憾。但有些事情和时光已然错过,实在无法弥补和改变,令人伤感和唏嘘……

    报纸童星:1997年至1999年,在香港和澳门回归期间,我们一家三口正好分别在深圳和珠海生活,见证了这两个“爱国主义”的时刻。尤其在珠海的那一年我主动赋闲并成为自由撰稿人为躬逢其盛的《南方都市报》写专栏,其中三篇为童年的女儿为主题,特辑录如下:

    A:世纪留言

    《南方都市報》

    2000.1.1

    《童年》

    作者:朱凌波

    摄影:张小禹

    当廿一世纪最初的一抹阳光照在女儿明亮的额头上,灰色的图腾在蜿蜒的上升中归于沉寂。

    不知道此时正安息于中国北方某座山麓下的百岁祖父在想着什么?我们祝愿:正在跨越世纪门槛的女儿,在她的未知岁月将拥有人间最丰盈的财富一一爱!

    昵称:格格

    性格:女

    生日:1995年1月23日

    星座:水瓶座

    血型:◎型

    B:城市的100双眼睛

    《南方都市報》

    1999.10.30.

    《童年》

    作者:朱凌波

    摄影:张小禹

    珠海某居民小区内,在茜茵绿草中开发商预留了一块空地,原来来打算铺上彩色地砖建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未曾想夏日的傍晚,小区的孩子们拿着各式斑爛的小桶、小碗和小勺等玩具宛若童话中的一群小动物汇聚于此,过起家家来,一个个玩得兴高采烈。尤其赶上雨过天晴,孩子们更是光着小脚丫在此“控沙戴流”、“抗洪救灾”,一个个玩得一身退水,牵冬的是家长们不但不阻拦更有甚者大喊一声竟也“赤膊上阵了一一孩子们把这块空地叫做“土地泥”,家长们则戏称为“故多的泥士”……

    照片上的小女儿4岁就登上了深圳市“儿童模特儿大奖赛”的T型舞台,正一本正经她演唱“路边有个娃跌倒了,哗啦啦哭着找妈妈”,引来台下评委大人及观众们的阵阵笑声,尤其是躲在幕后的妈咪更是以手掩口喜不自禁……

    日历翻到黑白的三十年前,那时的我正在村里金黄色的谷场上手提马灯与“大宝子,二驴子、小财子”等小伙伴字正腔圆地演唱着革命***《红灯记》中李玉和的著名唱段:里里外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照片上的女孩4岁就已经学英语学钢琴了。在家玩芭比娃娃,出门玩电子游戏娱乐城,再大一点还要玩电脑,去另一个绚烂而虚拟的空间邀游……

    那时的我们正在上房掏鸟,下河捕鱼,在青纱帐里“政后武工队”般钻来钻去⋯⋯

    照片上的小女儿每逢周末父母睡懒觉时就自己放VCD 开《樱桃小丸子》和《狮子王》;而我们那对却只能半年看一次露天电影看重复多次的《列宁在十月》和《多瑙河之波》……

    一一真是不一样的童年有着不一样的快乐啊!

    时下一些自诩的人文知识分子发出了一种论调,怕今天的孩子过多地沉迷于电子世界,离真实的大自然真实的蓝天、阳光和草地太远,怕他们身心生长不均衡不健康。其实这有点杞人忧天了,要知道今天的童年比我们的童年快活多了,他们生下来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奇迹的世界,他们有更广泛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更立体感受世界的方式,他们在享受现代科技的同时也拥有了全方位的选择方式。他们既可以去网上漫游也可以去风景圣地旅游,他们既可以足不出户做一个世界公民,也可以日行千里走遍脚下的地球村……

    虽然他们也要𠄘受高科技发展带来的阴影如环境污染、噪音、变暖、千年虫和核恐惧,但时代毕竟在进步,生活也确实在提高,我们应当为他们庆幸,我们怀旧是因为我们老了,我们怀旧但不可以反动。因为未来是孩子们的,世界也是孩子们的。我们唯有为他们祝福为他们折祷:愿他们童年快乐,愿他们一生美好!

    C.城市的100双眼睛:

    《南方都市報》

    1999.7.24

    《漂泊》

    作者:朱凌波

    摄影:张小禹

    俗话说、人挪活活挪死,图片中的一家人已是二进二出这个南方大都市了。坐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